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6岁的时候,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除了赞叹语言的音律美,并无对时间飞逝的感伤,也从未留意燕子的来去,杨柳的青枯,桃花的开谢。相反,倒是嫌那时间的脚迈得太慢,像个年迈的老人。
我们有攥不过来的大把的时间啊!
还记得16岁的样子吗?男生是篮球、武侠小说、刚刚冒出的胡须和满脸的桀骜不驯。女生是花裙子、公主单车、琼瑶的《水云间》和被男生指指点点时带着骄傲的羞涩。
16岁,是做梦的年龄。一切都是欣欣然刚开始的样子。一切,也都如朱先生所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当然,做梦的时候,日子便从我们的日记本里飘去。
当然,长大了,日子无情地敲打着、粉碎着我们的梦。
20岁,看着初中的小师妹,我们感叹老了;30岁,看着大学刚毕业的师妹,我们感叹老了;40岁,看着娶到枕边的师妹,我们感叹都老了……然后,真的老了!
“老了”的标志,不是眼角皱纹,不是语速放缓,不是世故深沉,也不是踌躇志满。而是——“没有梦了”。
于是,我们感慨:16岁多好啊,16岁的梦多好啊,那些气泡一样的带着颜色的梦啊!
如果让我回到16岁,我只有一个愿望:捧着那本泛黄的日记本,再美美地做上一个梦。
《花家地网事》第16期,正值花季。让我们一起做梦,一起圆梦,一起向未来!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