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展览感觉被治愈了”,这个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聚焦艺术疗愈的“药方”展览,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艺术满满的治愈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艺术的疗愈功能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信息裹挟和多重情绪共生的环境中,艺术作为一种通道和路径,常常以丰富细腻的个体感知为线索,启动人与生活场域的连接、互感与对话,并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注解,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启示与滋养。
艺术,一剂舒心畅神的药
什么是艺术疗愈?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一些情绪非语言的表达、自我的表达、内在世界的表达,可以是绘画、音乐、舞动、戏剧、书写等,通过这些非语言的方式让你将内在世界中的情绪、压力、焦虑宣泄出来。
展览现场
此次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药方”展聚焦张平、黄大有、阿籽奶奶几位艺术家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开拓其疗愈属性,引领观者去感知艺术创作的怡然与自乐,体悟简单、纯粹的精神治愈。
一张满是岁月痕迹的老沙发,一盏躲在角落里的烛台灯罩……就是艺术家张平笔下的“日常”。“物从来不止于物,从来都是关乎人。这些画作中所呈现的物品大都是旧货市场淘来的老物件,作为现在的主人,张平感受和想象着它们曾经的主人,难免浮想联翩,此刻的物件被赋予了生命,唤起了生活中的记忆与觉知,也让观众感悟到了时光的痕迹,感悟到了日常的美与诗意。”策展人项笠苹说。
展览现场
艺术家黄大有的艺术杂货铺就像欧洲的珍奇屋,以其有限的空间容纳了无限丰富的收藏:装着武侠小说里各种神奇药物的瓶瓶罐罐,泡着各种草药怪兽的酒如金蝉脱壳酒,骑着独角兽的精灵……与相对严谨的张平的创作相比,黄大有的创作更为随性和游戏化,甚至他的生活本身即是一种艺术的状态,嬉笑玩乐皆可入创作。“黄大有是异想天开的顽童,是随时敢于表演的灵魂歌手,是认真游戏的人生玩家。他的艺术杂货铺在我看来,本质上是人类的想象力、好奇心、探索欲和收集欲的综合表现。”项笠苹说。
《星际博物馆》 黄大有
阿籽奶奶在艺术上则纯粹是业余和自娱的,仅由孙女阿籽做了简单的入门指导便开始了艺术之路。在阿籽奶奶眼中,艺术是乐子,是能治愈心灵疾病的方子。所以,开启艺术之路的阿籽奶奶,对画画怀有真挚、庄严和信念,每天认真画画、不断精进。“寄情于艺术的晚年生活,也证明艺术是人的本能需求,生活也因此获得无限乐趣和更加充实。”项笠苹表示。
《绣球》阿籽奶奶
“三人的创作状态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的共性:通过对生命体验真诚的表达,实现了生命的充实、自由和升华,因而让人乐在其中。也许,这才是艺术共通的最核心、最可贵、最迷人之处,一剂舒心畅神的药。”项笠苹说。
陶瓷治愈,情绪通过手指传入泥土
“意由心起,器由心造。当参与成员在手触碰泥土的瞬间,湿冷的黏土在手掌与指缝中流转,内心也随之律动,情绪就此通过手指传入泥土中。他们在陶瓷创作中探寻自我,释放自我,疗愈自我。”
陶瓷疗愈现场
上述情境,正是广美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陶瓷疗愈团体辅导工作坊的现场。这项在校园内开展了一年多时间的艺术疗愈活动,如今带着丰硕的成果,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的广阔舞台。“今年,广州海珠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益基地中心,现已交付。我们开始着手面向社区,面向市民来开展陶瓷疗愈。”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王新宏副教授介绍。
谈及该项目发起渊源,王新宏说,传统工艺是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和特色,如何用将传统工艺与艺术疗愈相结合,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开始这个项目之初,我们做了大量调研,联合学院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方案制定,并邀请了广医二院临床心理学教授从心理学角度评估项目的科学性。
陶瓷疗愈现场
“陶艺给制作者提供了‘一种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的介质,陶瓷艺术创作的过程,拥有许多种成型方式,手作用于泥的形态,手在泥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当下内心情感的流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学员蒙住眼睛,在放松的状态下,通过手部与陶瓷接触的触感,做出一个自己心中的陶艺作品。”王新宏说。
“我们有一个学员,童年时期父母关系比较糟糕,家庭氛围欠缺温暖,他内心有很重的阴影。心理咨询师以他的原生家庭切入,基于他创作的陶艺(三个互相疏离的小陶人),去倾听他的故事,引导他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困扰,更好地面对未来,从中得到成长。”王新宏说道,“如今这位学员在参与这次艺术疗愈后,开始正视自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并尝试做出改变。”
陶瓷疗愈现场
“陶是土的艺术、火的艺术,其实更是人生的艺术。亲自动手,一件件与自己连接的器物,随着心性被创造出来,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你的个性。在我们看来,陶艺艺术疗愈恰恰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人们通过其来连接内在世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致力于将陶瓷艺术疗愈不断由大学校园推向社会,为大众心理健康服务,期望它既可以连接市民朋友,也可以连接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益多方相融。”王新宏表示。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