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教育

[2022高考情报局]汉江大学:炳灵学院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拥有健全资助体系

时间:2022-06-27 11:00:5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星辰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近日,汉江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杨光敏线上做客新华网“2022高考情报局”,为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的特色专业等相关情况。

  Q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杨光敏:江汉大学是一所公办综合性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学校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唯一同时拥有全职院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湖北省属高校。

  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 7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3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学校本科招生专业的56%。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

  Q2.学校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杨光敏:学校有11大学科门类,18个学院,77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英语、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生物技术、音乐学。

  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法学 、社会工作、广告学、历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临床医学、园艺(都市园艺)、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法语、美术学、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服装与服饰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Q3.今年学校是否有新增专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

  杨光敏: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本科人才,学校于前年成立了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炳灵学院。对于炳灵学院的学生,学院将选派优质师资,为每名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并开放先进科研实验室,选拔其中优秀学生赴国际知名大学或教育机构交流学习和实践锻炼;获得科研项目资助和适当科研补助,享受科研成果奖励,特别优异的学生可向国内一流学术机构推荐攻读硕士及博士。

  今年炳灵学院的环境工程和临床医学两个专业分别在湖北省招收12人和30人。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今年与中国科学院系统首次联合开办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试点,从大二开始每年选拔推荐30%学生进入中科院系统进行访学调研、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学术交流等。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协同创新意识,胜任快速发展的城市环境保护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对象为立志在科研领域有所作为的优秀学子。

  临床医学专业是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教育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与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将实行灵活的教学管理和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口腔医疗和卫生服务的拔尖创新人才。

  另外,今年学校新增几个专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将与行业重点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重培养可从事计算机应用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发、设计、测试、实施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Q4.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设置情况?

  杨光敏:学校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市政府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校优秀学生标兵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还有校优秀毕业生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以及社会团体(单位)、个人设立的专项奖学金。奖金额度从几百元到一万元不等,获奖面很宽。

  此外,学校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提供勤工助学实践机会。经济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助学金。

  Q5.高考填报志愿,您有哪些建议?

  杨光敏: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是要注意保持高考首选科目一致,二是要注意高考再选科目要求,三是要了解学校招生专业组分组情况,四是要根据本人志向和专业兴趣,结合高考成绩和身体条件填报专业组志愿。

  汉江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双学位制、专业主辅修制以及转专业制,学生即使高考录取时没能满足自己理想的专业志愿,进校以后仍然有多种途径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校期间学生可按相关规定申请转专业。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可以在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前,按照学校教务处的通知安排,提出转专业申请并参加转专业考试。

  Q6.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近年来的就业有哪些特点?

  杨光敏:江汉大学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以精准帮扶指导为服务宗旨,扎实做好人才培养的输送服务工作。历年来,学校就业率稳定上升,毕业生留鄂就业率65%--70%,海内外升学率在15%以上。

  学校毕业生主要留在武汉,或者去往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以2021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以湖北省为主,其中很多留在武汉。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