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人物

省社科院张可:踏入社会我终于懂了宪法的温度

时间:2022-04-26 09:48:17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岳端 周梓颜

人物名片:张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我大学学的是法学,记得我在大学求学时,对于宪法的印象就是:理论性强,需要背的条文多,但是枯燥、呆板。每堂课下来,脑子里塞满了宪法历史发展、各国比较研究、各类机构的职责、公民的权利义务等等,但始终形不成完整、清晰的印象。

  直到学期快要结束时,授课老师说了一句话:“同学们,宪法对于你们来说,说实话还是很难以理解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你们涉世未深。等你们真正踏入社会了,无论是从事法律职业还是作为普通公民,你们一定会感受到宪法的温度的,因为它将伴随你们左右,是你们最根本的武器。”

  参加工作伊始,我在法院民庭,每天要面对着繁重的案卷和激动的当事人,压力蛮大的。我们办案的基本要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有的时候,法律条文还真的不那么好找,事实很清楚,但法条引用却犯了难,生怕“法律适用错误”,被当事人上诉投诉。

  直到有一次,看到一本书中说“法官的上级唯有法律,法律的上级唯有宪法”。我恍然意识到:是啊,法条难寻,但宪法永在啊,虽然我们在判决书上不能直接引用宪法条文,但每一部法律,不都是对宪法精神的具体阐释吗?宪法深刻地决定影响了各类法律,是法律之源,是根本大法!如此看来,宪法是要认真学习的!

  抱着这种理念,我开始对法律适用显得更加理性成熟了,不追求逐字逐句的贴合印证,而是在整体对案件的把握下,更加追求实际结果的公正处理。

  在历经千帆,读博、当法务、做律师,尤其是现在从事法学研究之后,愈发觉得,宪法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晦涩难懂的,它关切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当下转型期人们对公平正义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时,它实际上很接地气。公民权利的保障与实施,国家机构权力的平衡与限制,都可以在宪法中找出答案与对应。

  同时,宪法又是与时俱进的,尤其是针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诉求呼声,宪法没有置身事外,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监察机构……这些带有新时代特色的名词,已经成为宪法运行中必不可少的新兴元素。这些年,身边事,无不体现着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把“法治”挂在嘴边,维权意识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上,更多地已经有所行动,表达自己的诉求越来越理性、合法。

  确实,从这里我看到了法治的进步、宪法的温度!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