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人物

杨希勇:一直“在线”的劳动模范

时间:2022-09-26 15:05:12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星辰

  “不在编的信访干部”

  ——记一直“在线”的劳动模范杨希勇

  在山东省烟台市政府信访接待大厅,人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希勇。

  自2006年起,杨希勇开始协助信访部门接待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群众来访,后来组建律师团队常态化入驻政府信访接待大厅,成立以他个人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年来,他已义务接待群众来访3840多人次,累计为3000多名农民工协调发放工资上亿元,大家称他是“不在编的信访干部”“农民工的好兄弟”。

  近年来,杨希勇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律师”“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山东省司法厅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以他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日前,杨希勇再获殊荣,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以法治担当化解纠纷

  在市政府信访接待大厅,杨希勇和他的律师团队为来访者答疑释惑,对疑难信访事项的答复、复查、复核出具法律建议书,参与信访积案化解听证会、调解会,积极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老百姓来这里,一定是有急事难事,只有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才能够把矛盾化解好。”多年来,他摸索创建“急、稳、义、法”群众工作法,只要群众有诉求,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甘做社会治理“防火墙”,以法治担当化解纠纷。

  市民牟女士的爱车被电线杆砸中,相关单位对电线杆和光缆的产权归属解释不清。她十分着急,来政府信访接待大厅求助,恰好碰上杨希勇在此值班,他了解情况后当即就跟她去了现场。

  寻找责任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杨希勇不得不采用笨办法,沿着光缆走向,连爬了几座楼顶。牟女士吓得直跺脚:“快下来吧!杨律师,太危险了!”最终杨希勇踩在两栋楼之间的暖气管道上,从一个电缆连接处发现“端倪”,进而确定了责任方。一场引发群众关注的事件得以顺利化解。

  事后杨希勇坦言:“说实话,当时我也是第一次‘飞檐走壁’,往下一看,我也眼晕,但我不能说‘难’。”

  看到矛盾化解了,群众眉头舒展了,他内心由衷地感到欣慰。

  以法治力量为民解难

  农民工也是杨希勇接触和服务较多的群体之一。

  这些年,他以法治力量为民解难,针对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甄别难题,杨希勇创建“纯民间仲裁”工作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在某工程项目中,230多名农民工到政府有关部门信访要求拿到近千万元工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劳务公司、农民工群体等各方对农民工工资、第三方审计各执一词。杨希勇大胆采取“人工费审计+双市场询价+第三方盲评”方式来确定农民工工资,促使几方握手言和,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地落实。

  每年岁末年初都是农民工讨薪的高发期。2019年春节前夕,来自江苏、河南两省的百余名农民工还在为追索工资而四处奔波。临近春节时,又恰逢烟台连续几天大雪,当地党委、政府非常关心此事,协调杨希勇前去沟通。

  “工棚里面冷得像冰窖似的”,这是杨希勇到达工地后的第一感受。亲身体会到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后,杨希勇更迫切地想要尽快帮工友们解决问题,他赶紧自我介绍:“我是来帮大家的。”但他清楚地看到农民工们那“半信半疑”的眼神,经验告诉他,“做”比“说”更重要。

  他立马准备去找发包方对账,可是前脚刚离开,后脚工棚就被断了电。工人们更火了。面对农民工们的质问,他一瞬间觉得委屈,但还是毫不犹豫调转车头回到工棚,说服施工单位重新送电,这才稳住了局面。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断电情况,他索性住在工棚里对账,和农民工一起吃大锅饭,一起睡大通铺,实在冷得不行,就绕着工棚跑两圈。工人们一看他还真的住下了,就渐渐地把他当成了“主心骨”。经过连续3天的对账和谈判,最终74万元的工资顺利到位。拿到工资后,工棚里一名农民工眼含热泪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近些年,杨希勇积极参与“尊法守法·携手筑梦”等公益法律服务420多场,惠及群众3万多人次。2020年11月,杨希勇登上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总结会讲台,推广典型经验。

  以法治智慧促成果转化

  在帮助弱势群体维护权益的同时,杨希勇也尝试将法治实践中的案例和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并积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015年,杨希勇到鲁东大学挂职任教。他探索创建真实案例设疑法、双向交流引导法等法学教育新模式,实现法院真实庭审首次走进鲁东大学、仲裁真实庭审首次走进省内高校,创新了“法律诊所”课程的教学模式。

  此外,他还创建“1+N”法律合作共建机制,常态化把农民工和信访群众请进大学讲堂,与法学教授、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已化解20多起疑难信访“硬骨头”,开辟了化解疑难信访案件新路径,入选2021年烟台校地融合发展项目。

  在此基础上,杨希勇还担任省、市、区三级政府法律专家和法律顾问。他以社情民意为基础,完成山东省法学会《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等课题;参加《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专家论证会,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等建议,促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以宪法、民法典等为主题开展法治宣讲163场,对省、市政府146件地方性法规规章提报上万字的意见建议,从源头上为老百姓代言。

  扎根基层服务千家万户,坚守一线传递百姓心声。杨希勇坚持把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真正送到群众的心里,传递真善美,不负新时代。服务群众,杨希勇一直在路上。(记者 张晓娜)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