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卓越贡献高扬在共和国的旗帜上
——写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施行6周年之际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于辛?”拎着行李回家的于敏,试探性地叫着路边的小男孩。
“你找谁?”正在摆弄童车的小男孩回过头,他已经忘记了父亲的样貌,一脸疑惑。
这是电视剧《功勋》的一个片段。
2021年,《功勋》火爆荧屏,8个单元剧告诉年轻观众,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群真正的英雄人物,如何过着默默无闻的人生、做着掷地有声的事业。
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制度是宪法规定的国家重要制度。为什么要设立这项制度,何人堪当如此荣誉,如何看待功勋模范?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实施6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带您一起回顾我国功勋荣誉称号制度的建立及实践。
农历虎年春节即将到来,一起致敬功勋模范!
“共和国勋章” 资料图片
“七一勋章” 资料图片
“八一勋章” 资料图片
“友谊勋章” 资料图片
“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资料图片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新华社发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 新华社发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新华社发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新华社发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 新华社发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图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集体乘坐礼宾车从住地出发前往人民大会堂。新华社发
国之大者,实至名归
《功勋》的预告片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对先锋模范人物进行表彰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俄、英、法等国都有成熟的勋章制度。在我国,颁行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制度是宪法规定的国家重要制度。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只有21个条款的法律,字字重逾千斤。
立法何为——法律第一条开宗明义,旨在褒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何人堪当——“共和国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友谊勋章”授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
如何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作为国家最高荣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提出授予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国家主席授予奖章、签发证书。颁授仪式一般选在国庆日或者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国家设立国家功勋簿,记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及其功绩。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颁授,堪称国家最高礼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处长黄宇菲表示,授予程序和颁授仪式的最高性,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给予的最高尊崇和褒扬。
至高荣誉,以法护佑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重视探索建立国家的功勋荣誉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即赋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并颁发国家的勋章、奖章,制定并授予国家的荣誉称号”的职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功勋荣誉制度。1954年宪法明确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制度的宪法地位。随后几年,我国先后颁发给在中国国防建设中工作的苏联专家“中苏友谊”章,授予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国防建设中的有功人员勋章奖章,1955年和1957年两次授勋共授予人民解放军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各种勋章103349枚,授勋人数达6.1万多人。
现行宪法施行后,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单独或者联合,对各条战线的杰出人物和集体进行表彰。黄宇菲介绍,多层次的表彰体系和丰富实践,为此后构建国家荣誉表彰制度体系提供了有益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1+1+3”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构建形成,即党中央制定一个指导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法律,有关方面分别制定党内、国家、军队3个功勋荣誉表彰条例。
201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作为整个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的总纲。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种类名称、授予对象、人选提名、授予程序、奖励形式等基本制度建立。2016年4月,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2017年8月,《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办法》《“七一勋章”授予办法》《“八一勋章”授予办法》《“友谊勋章”授予办法》颁布施行,记载功勋荣誉获得者及其功绩的党、国家、军队功勋簿设立起来。
自此,我国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搭建形成,以“五章一簿”为主干的功勋荣誉表彰体系正式确立。其中“五章”是指“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及国家荣誉称号;“一簿”是指记录上述功勋荣誉获得者及其功绩功勋簿。
“积极运用各种国家荣誉制度,可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制度和道路的认同,有助于激发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事业努力奉献的正能量,也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历史记忆。”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翟国强说。
国家功勋,全民偶像
谁是“这个时代最该追的偶像”?
2021年,“八一勋章”获得者、已故的程开甲院士的事迹再次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打开程开甲早年间访谈的视频,“致敬”“国之铠甲”“国家脊梁”的弹幕瞬间就布满了屏幕。这位有着“中国核司令”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一种深沉而永久的精神力量,持续影响着当代年轻人。
近年来,当很多流量“偶像”“人设崩塌”、频繁“翻车”,我国一系列功勋荣誉表彰活动,以国家的名义重新塑造着年轻人的“偶像观”。
2017年,在建军90周年前夕,军队最高荣誉勋章“八一勋章”首次评选颁授。2018年“友谊勋章”颁授,俄罗斯总统普京等9位外国人获得此荣誉。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航天事业开拓者孙家栋……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首次颁授。2020年,国家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大山女校长”张桂梅、“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2021年6月,29人获授“七一勋章”。
他们是国家功勋,更是全民偶像。当社会的聚光灯照在这群一直以来为党和国家事业默默奉献的人身上,正能量成为大流量,主旋律成为最强音。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士鹏指出,国家功勋荣誉制度的建立完善、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活动的开展,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引导青少年以楷模为标杆,面对复杂文化现象的侵扰,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隆重表彰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就是通过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予最高荣誉,彰显其政治声誉和崇高地位,向全社会发出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重英雄的强烈信号。”黄宇菲表示,通过表彰,有助于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强化国家意识,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认同,为更好地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树立起强大的精神支柱、注入伟大的时代力量。
链接
“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以朴素、庄重为主要设计理念,以红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彩丝织锦等工艺制作。章体采用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等元素。有别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金属章链,“七一勋章”使用织物绶带,采用向日葵、光芒、星光等元素。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八一勋章”采用了八一军徽、五角星、利剑、旗帜、光芒和长城、橄榄枝等设计元素。五角星衬托八一军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红军走来,并象征军队至高荣誉;五个利剑组合与五角星相呼应,象征我军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具有坚不可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旗帜、光芒,象征受勋者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取得辉煌成绩,其事迹和精神也具有旗帜般导向作用,是全军官兵学习的榜样;长城,象征人民军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橄榄枝,象征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人民军队为捍卫世界和平作出的突出贡献。
“友谊勋章”以金色、蓝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和平鸽、地球、握手、荷花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万年青、牡丹、玉璧、兰草等元素,整体使用花丝镶嵌、掐丝珐琅等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象征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友好团结、友谊长存,祝愿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五星、天安门、牡丹、旗帜、光芒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花卉等元素,整体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珐琅等工艺制作,象征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在各领域各行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彰显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9日 05版)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