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晶 近日,诗人、作家杨清茨做客长江讲坛,为读者分享《紫砂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优秀的中国造物中,以传统文化为底蕴是其存在、发展、壮大的艺术共性,紫砂壶艺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清茨从紫砂陶的起源谈起。紫砂陶器不是普通的红泥或紫泥制作的陶器,也不是普通的日用砂器(如砂锅一类),而是特指用宜兴紫砂陶土为原料制成的器皿。紫砂泥料深藏于岩石层下,含铁质粘土的粉砂岩,矿层厚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从考古证实来看,紫砂器的创世应该在北宋以后。北宋可以说是紫砂的初创期,明清两代是紫砂“百花齐放”的繁盛期。清代的紫砂壶较于明代,其制作水平更上一层楼。康、雍、乾三代的造型繁多,制作精到,富丽奢靡,雍正时壶身开始加彩。嘉庆、道光年间,文人参与制壶,是紫砂壶艺突出的时代特征。
杨清茨表示,紫砂壶艺的兴盛离不开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也就是国人的饮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决定了紫砂壶艺要以实用性为根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紫砂壶丰富的欣赏性与丰厚的文化性。
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紫砂艺术有何推进作用?杨清茨表示,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文化知识、文化精神的掌握,标注出了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层次。紫砂壶作为品茗之器,亦因此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味。后陶瓷艺人辈出,并记载于册的,以紫砂艺人为最。《阳羡茗壶系》记载:“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世日趋华,抑足感矣。”世人对紫砂界的名家茗壶的追捧,由此可见一斑。
杨清茨通过图片给大家展示了明代万历年间宜兴紫砂一代宗匠时大彬的大彬三足如意壶、清代制壶名家陈鸣远手制紫砂像生壶、清末一代宗师邵大亨的大亨掇只壶及近代杰出紫砂陶艺家顾景舟的汉云壶和石瓢壶。
紫砂壶款识是指壶或题诗镌铭的作者在壶上镌刻或钤印的文字和符号,按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形式可分为刻款和印款两种。杨清茨介绍,明代中晚期带款的紫砂器基本上都是刻款。明末清初始使用印章款,至清代中期,刻款装饰基本上被印章装饰所取代,印款装饰一直沿用至今。
编辑:刘娜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