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摄影

波光镜影显生趣!感受湿地摄影构图魅力

时间:2022-11-16 15:36:38 来源:新华网 作者:星辰

  这是青海湖布哈河湿地一景(2020年7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中亚—印度、东亚—澳大利亚国际水鸟迁徙的重要节点和青藏高原水鸟重要越冬地。

  近年来,青海湖蓄水量不断增加,流域水质保持稳定,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逐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流域80%以上的面积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新华社发 (杨涛 摄)

  11月1日,候鸟在府河湿地栖息。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府河湿地迎来大批越冬候鸟。各类候鸟在这里觅食、嬉戏,与湿地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这是2022年9月21日拍摄的玛曲县阿万仓湿地(无人机照片)。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黄河在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地面积达562万亩的玛曲湿地水草丰美,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被誉为“黄河之肾”。

  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黄河玛曲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玛曲湿地已成为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2022年9月21日拍摄的玛曲县阿万仓湿地(无人机照片)。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黄河在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地面积达562万亩的玛曲湿地水草丰美,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被誉为“黄河之肾”。

  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黄河玛曲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玛曲湿地已成为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玛曲县阿万仓湿地秋景(2022年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黄河在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地面积达562万亩的玛曲湿地水草丰美,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被誉为“黄河之肾”。

  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黄河玛曲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玛曲湿地已成为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河曲马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河曲马场的湿地奔跑(2019年6月22日摄)。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黄河在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地面积达562万亩的玛曲湿地水草丰美,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被誉为“黄河之肾”。

  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黄河玛曲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玛曲湿地已成为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玛曲县阿万仓湿地秋景(2022年9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黄河在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地面积达562万亩的玛曲湿地水草丰美,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被誉为“黄河之肾”。

  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黄河玛曲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玛曲湿地已成为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2022年9月21日拍摄的玛曲县阿万仓湿地(无人机照片)。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黄河在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地面积达562万亩的玛曲湿地水草丰美,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被誉为“黄河之肾”。

  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黄河玛曲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玛曲湿地已成为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游客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河曲马场的湿地游览(2019年6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

  玛曲在藏语中是“黄河”的意思。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黄河在玛曲段注水增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地面积达562万亩的玛曲湿地水草丰美,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被誉为“黄河之肾”。

  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湖泊湿地保护、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黄河玛曲段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玛曲湿地已成为黄河上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7月26日拍摄的额尔古纳湿地风光(无人机照片)。

  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源远流长的额尔古纳河、绵延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共同孕育出了156.31万公顷的高纬度、低海拔、原生木本湿地——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

  额尔古纳湿地中河流湿地、滩涂湿地、灌木、塔头相伴而生,蜿蜒清澈的河流从湿地中贯穿而过。额尔古纳湿地的景色随季节变化气象万千,展示着无限生机。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