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让群众从“当配角”变“做主角”。从2017年的一个村试点到2019年的全县试点,湖北黄冈红安县坚持党建引领,发动群众围绕“共”字发力,做好“同”字文章,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让群众在美好环境中享受幸福生活。
不等不靠,双手缔造幸福生活
柏林寺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南部的浅丘陵山区,距离镇区约17公里,距离红安县城约25公里,曾经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全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塆,共计410多户1600余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务工。柏林寺村老龄化、空心化明显,环境卫生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力量薄弱,发展面临困境。
图为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新华网发(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7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柏林寺村作为全国首批试点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旨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不过在试点初期,由于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还存在,一些村民“共同缔造”参与积极性不高。
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思想。柏林寺村党支部特意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经过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村民思想触动很大。“和别人差距太大,不能再等了。”党员黄孝平说。村党支部趁热打铁,集思广益,组织专家团队编制村子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共同缔造”活动。
为了改善环境卫生,柏林寺村制定村规民约,在村内建立垃圾分类制度,明确村民自觉管理房前屋后的卫生环境。在村子建设上,柏林寺村对于村民房屋院落绿化美化等简易项目,由设计师给与引导和技术培训,鼓励村民自建;对于村里简单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化粪池建设等采取加强邻里合作、共同分摊成本的方式连户合建。
柏林寺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华网发(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针对人口老龄化情况,柏林寺村建设“红星之家”,在功能上向老年人倾斜,增加专人管理的老年活动室和亲人视频见面角,便于老人和子女在网上联系。村内建设幸福食堂,向全村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提供敬老餐,75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村里还建起了紧急医疗救治站,由镇医院医生对村里比较年轻的村民进行医疗急救培训,及时对村内留守老人进行健康指导。
环境卫生改变了,老年村民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了,村民参与“共同缔造”积极性提高。2019年,柏林寺村的大塘黄家塆建设污水管网,工程预算78万元,实际只花32万元,大大节省了资金。原来项目除了几名专业技术工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己义务投工投劳干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工程都在地底下,为了原材料更坚固,几十号村民到后山拾碎石,一框框抬到村里。工程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路面下沉,窨井与实际要求相差了两公分,有村民发现后立即返工。“受益人是我们自己,当然要保证工程质量。”村民黄新祥说。
柏林寺村村民发展大棚种植产业。新华网发(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柏林寺村人刘灵敬2008年回到家乡创业,建设有机农场带领乡亲致富。柏林寺村开展试点工作后,他增强了投资信心,加大了对村里的投资,创办生态农业基地,帮助村民组建合作社、树立品牌观念,扩大线上销售,带动600多名村民实现增收。柏林寺村还自主探索成立了红安县粨琳嗣商贸有限公司,积极发展红薯、野菊花、水稻等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的柏林寺村绿树成荫、草青花红、田地齐整、农舍错落有致。村党支部书记刘有福说,现在村里旅游和生态农业产业兴旺,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近30万元。“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等不来,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缔造。”
“财貌”双全,“落后村”变“幸福村”
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地处红安县城西约2公里,下辖2个村民小组和一个物业小区,户籍人口140多户500余人,常住人口约1200人。以前,村里环境卫生脏乱差,塘堰白色垃圾成堆,道路两旁的旱厕、猪牛圈舍臭气熏天,群众意见很大,被人称为“落后村”。
图为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新华网发(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9年,还不满28岁的小伙子阮东城回到曹家畈村任党支部书记,决心带领村民改变村子旧模样。刚回村那段时间,阮东城挨家挨户来到村民家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熟悉情况后,阮东城决定先从环境整治工作入手,逐步改变村里面貌。村党支部从村里的老人、妇女、小孩抓起,开展宣传教育,培养大家卫生、环保、文明意识。村两委从办公经费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环境保洁,聘请专职保洁员,购置卫生打扫机具,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村里明确保洁责任分工,落实到组到户到人。村里定期评选庭院美、心灵美、家风美的“最美庭院”,公开表扬。
曹家畈村组织村民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新华网发(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过宣传动员,曹家畈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主动参与村庄洁净整治工作。近3年来,村里每天都有上10人义务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曹家畈村还建新厕、拆旧厕、造长廊、扩广场、安路灯,环境卫生大变样。卫生环境变了,曹家畈村群众精神面貌也变了,发展劲头更足了。
村子要发展,产业是基础。针对曹家畈村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2019年以来,阮东城带领村民以打造“魅力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为目标,带领群众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增收。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了1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30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架设钢架大棚70座,栽种火龙果、食用田七等特色水果。村里新建160亩的水产养殖区,种植油茶160余亩。村里还探索出一条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土地流转模式,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闲时务工增收,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
曹家畈村组织开展文娱活动,丰富村民生活。新华网发(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的曹家畈村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追求生产设施与生态系统、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形成了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现“财貌”双全。2021年,曹家畈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全村98%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万元。“美化环境,发展产业,我们‘落后村’变成了‘幸福村’。”村民阮祥厚说。
“共同缔造”,让群众享受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2019年12月,红安县被列为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首批试点县。在总结柏林寺村试点经验基础上,红安县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好、班子战斗力强、村民参与积极性高的9个村进行重点建设。2021年,红安县又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20个村,着力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
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田塆党群共谋建设。新华网发(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共同缔造”,党建引领。红安县在全县乡村中心塆组设立1664个党小组,推选3268个党员中心户,构建“村党支部+塆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全县招引回乡能人216名,选派138名后备干部、33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基层力量,84名35岁以下青年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全县的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07岁,激活了“共同缔造”一池春水。
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3年来,红安县共建改无害化厕所4.8万座,新建便民小道68万米,整治沟渠21.7万米,拆除危旧房5.1万间,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6.1万米。全县绿化树木120万株,建设“五小园”(小菜园、小药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4128处45.76万平方米,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100个,打造了小路连大路、小园连大园、小塘连大塘、小景连大景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锣鼓队排练节目,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新华网发(红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环境美带动产业兴、村民富。3年来,红安县大力发展农旅融合观光游、体验游、民俗游等乡村旅游业和特色产业,让群众“打工不出村、致富在家门”。2021年,全县红安苕、花生、茶叶、油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总面积100万亩,产值达31.8亿元。其中,红安苕种植面积达15.6万亩,年销售收入10亿余元,带动1万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年均增收2.8万元。近3年,红安县共签约能人回乡项目218个,完成投资62.3亿元。
“‘共同缔造’,群众是主体,也是受益者。3年来,我们帮助群众完成了从‘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说,红安县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干事的给支持,行动快的给得早,干得好的给得多”,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全县通过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探索为乡村振兴建立长效机制,让群众尽享生态环境之美和幸福生活之乐。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