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乡村

乡村振兴丨西海固首个“亿元村”杨郎村的丰收密码

时间:2022-09-22 10:44:5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星辰

  “中国农民丰收节”临近,杨郎村老支书曹辉和新支书王伟伟“师徒俩”又坐在一起,掰起指头盘算起村里今年的收成。传统产业酿酒、铸造表现中规中矩,新兴产业网纹瓜和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曹辉算着算着一拍大腿:“今年全村产值4亿元,人均收入接近2万元问题不大!”这个西海固地区首个“亿元村”,又迎来了丰收年。

  西海固首个“亿元村”的帽子,最初是曹辉自封的。“十几年前,也是有个记者来采访,我掰着指头给他算村里的产业,算来算去发现已经过了一亿元,这个‘亿元村’的名头就传出去了。”曹辉说。

  杨郎村万亩瓜菜基地。(受访者供图)

  固原市原州区杨郎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论发展条件是西海固地区为数不多的“好地方”。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大潮中,杨郎人凭着拿手的炉具铸造、白酒酿造手艺为村里积累了“第一桶金”。进入新世纪,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小、散、技术落后的困境。小作坊能温饱,却难致富。恰在此时,固原市在杨郎村试点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为杨郎村的发展打开了思路。杨郎村成立了党总支,党总支下设铸造酿酒业党支部、奶牛养殖园区党支部、养鸡协会党支部、种植业党支部4个产业支部。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杨郎村的产业支部打破村组束缚,将党员按照从业状况进行重新编排,使党员分布体现职业相近、产业相关、便于沟通的特点。各产业支部的负责人带头改进工艺,打造品牌,引进新品种。党员蹚路,群众跟进,党组织真正成为村子发展的主心骨。

  杨郎村村民喜迎网纹瓜丰收。(受访者供图)

  杨郎村有种瓜的传统,但品种是几十年不变的本地小甜瓜。去年,曹辉在老战友的牵线下与浙江农业企业深度合作,种植销售全新品种网纹瓜,将亩均产值提升至1.8万元。然而由于建拱棚投资大,村里人“眼红心动却不行动”。曹辉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村民出租合作社拱棚,想方设法引导村民尝试。

  返乡青年王小伟今年租种合作社5栋拱棚,两茬瓜就收入近40万元。“试种效果不错,明年打算把这些年攒下的积蓄投出去建棚种瓜。”王小伟放心地说。

  如今,在各产业支部的带领下,杨郎村酿酒小作坊聚指成拳用品牌拓市场,炉具铸造改造传统工艺适应环保要求……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出明显的引领作用。2021年农业农村部对外公布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杨郎村名列其中。

  曹辉在合作社温棚内查看网纹瓜长势。(新华社记者张亮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1年,杨郎村的“火车头”完成新老交替,62岁的曹辉从村支书的岗位退下来,“跟班”学习多年的致富带头人王伟伟当选新任村支书。这位村里的“养牛大王”上任不到一年,就忙得几乎无暇顾及他的300多头牛了。

  “西海固这些年每个村发展劲头都很足,我们作为第一个‘亿元村’,说啥也不能被比下去。”王伟伟在巩固杨郎村酿酒、种养业传统优势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小目标”。杨郎村是革命烈士、华北第一个人民政权的创建者之一——赫光的老家,村里建有赫光烈士的纪念馆和雕像。杨郎村将依托红色资源,建民宿、搞采摘,开始发力乡村旅游。记者张亮、冷瑞洁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