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乡村

普洱景迈古茶山上的新生活

时间:2023-09-19 14:59:4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星辰

  这是9月18日拍摄的景迈山云海(手机照片)。

  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喜讯传到景迈山,身着民族服饰的人们唱起歌、跳起舞蹈庆祝。

  公元10世纪,布朗族先民迁徙至景迈山,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后续来到的傣族等各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这一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多年来,当地政府和村民都致力于保护景迈山“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景观结构。保护好完整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村落,也要让村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在景迈山,汽车、电视机、智能手机、5G互联网都不稀奇。许多村民用智能手机在直播间卖茶,或者将自家采茶、制茶的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吸引人们前来观光、买茶。

  年近八旬的布朗族老人苏国文说:“遗产是人创造的,守住遗产也要靠人。要继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世代保护好这片土地。”

  如今,通过产业联动、完善服务体系等方式,景迈山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保护中发展,满山绿叶变“金叶”,越来越多游客和茶商慕名到景迈山,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发展,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新华社记者 唐如峰 摄

  被山林与茶园环绕的景迈山翁基古寨一景(无人机照片,9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一景(无人机照片,9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9月17日拍摄的景迈山翁基古寨(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唐如峰 摄

  游客在景迈山翁基古寨参观游玩(9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傣族姑娘月怕仙在采摘茶叶(9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景迈山布朗公主茶厂,傣族姑娘叶香在给茶叶杀青(9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景迈山翁基古寨,一名布朗族茶农在挑拣茶叶(9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景迈山芒景村,布朗族茶农南康在火塘边做烤茶(9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在景迈山布朗公主茶厂,傣族姑娘叶香在给顾客泡茶(9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