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皑皑五圣山,艰险壮烈上甘岭。72年前,一场跨越国境的战争缔结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被人们永久铭记。近年来,许多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事迹被改编成艺术作品,既有悲壮惨烈如电影《长津湖》者,也有沉默煎熬如话剧《上甘岭》等。在一众讲述知名战役、表现志愿军战士群像的作品中,展现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口事迹的民族歌剧《同心结》显得较为独特。剧中用一枚普通的“同心结”横向联结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纵向贯穿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情感牵绊,成就了该剧的“主题曲”。
这是一部颇具历史渊源的作品。早在1965年,编剧田川和任萍便已创作了《黄继光》剧本,直至1980年原作者对剧本进行了重大修改,更名为《同心结》,并由原总政治部歌剧团排演才得以与广大观众见面。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四川交响乐团对该剧进行了复排,让这部经历波折的艺术作品再次散发了光彩。今年9月,《同心结》以音乐会版歌剧的全新样式亮相于北京保利剧院,一开场的序幕便先声夺人,透过纱幕,舞台后区60多位志愿军合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交响乐的伴奏下气势如虹、排山倒海,震撼了全场。
作为一名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家喻户晓的,每个孩子都曾在课本中学习过他的事迹。可历史和课本对这位年轻英雄的记录无疑是单薄的,如何让黄继光的形象在舞台上丰满起来成为该剧的一个创作难点。对此,该剧主创人员选择在大众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去丰富英雄人物的经历,给人物增加情感牵绊和逻辑动因,以此去丰满人物的性格,为普通战士成长为英雄做充分的铺垫,使作品既具有本身别具一格的想法,也不脱离观众对英雄的基本认知。
该剧首先向观众展现的并不是战场的惨烈,也不是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而是当时朝鲜人民所处历史环境的缩影。剧作通过朴顺姬小姑娘的遭遇简单交代了当时朝鲜在美国控制下的社会样态。勾结美帝者的奴颜丑态、普通民众的凄苦反抗、美国军人的傲慢通过一场戏被勾勒出来,三者之间形成了极为强烈且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个类似“引子”的朝鲜女孩全家的遭遇亦奠定了故事的整体基调,为英雄人物故事的铺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有朴顺姬小姑娘父母的参军、游击、反抗、牺牲,才让这份中朝军民的情谊有了现实承载,让黄继光的英雄精神有了可依托的土壤。这是剧作通过对故事环境的丰富完整来诠释、烘托人物形象。同时,以一个简单的“同心结”作为该剧形象的种子贯穿全场,它是普通朝鲜人民的三代传承,最后通过朴顺姬转赠给黄继光,这正是中朝人民友谊和感情的象征。
在通过故事环境夯实了英雄人物存在的现实基础上,剧作再以黄继光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的依恋、对顺姬小姑娘的兄妹感情以及战友之间的生死情谊等一系列情感表达来塑造人物。在战斗中与战友失散后,负伤的黄继光一个人在山林中徘徊,望着冬夜的满天星斗,他的情绪是坚定而柔和的,他想到了远在千里外的母亲,听到了家乡的山歌,忆及了祖国的教导。这场对母亲和祖国思念、怀恋的诠释是全剧中最浪漫、抒情的演绎段落,使黄继光的形象从外化的硬朗向内化的柔软过渡,这是主创对人物形象落地化的一种表达,也是将人物从外在表现转向内部剖析的一种手段。他对朴顺姬有着兄长般的照顾和包容,这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情,也是黄继光个人对一个父母双亡的女孩的怜爱,纯粹、高尚且伟大。
通过对人物情感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到,该剧的主创人员其实并不想把黄继光塑造成一个无坚不摧的“模式化”人物,而是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读和分析。还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在刚刚赢得解放又目睹朝鲜人民被压迫的现实情况下他有着怎样的所思所想,在负伤与战友失散后他的情绪是如何起伏波动的,在面对战场上战友相继牺牲、子弹手雷耗尽的绝境,他又是怎样以一种决绝的心态直面死亡的……这一层层的铺垫让黄继光这个人物具有了除英雄事迹之外的性格和灵魂。他不再是故事中丰碑一般的雕塑,而是成为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因此,本剧中的黄继光有着火热的赤子之心,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同时他也带着一些书卷气,有着柔和的情绪表达。而这些并不激烈的情感叙述,恰恰为他最后的舍身牺牲做了最坚实的铺垫。
当然,一部优秀的舞台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二度创作。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从军30余年,有不少家喻户晓的代表作,塑造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黄继光在他的演绎之下亦别具魅力。从音乐表现来看,王宏伟以清亮高亢的嗓音将人物的唱段诠释得淋漓尽致。《抬头仰望夜黑的天》是黄继光与战友失散后于山林间的一段内心独白,抬头仰望夜空,他想起家中年迈的母亲,想起祖国亲人的嘱托,情绪从茫茫无依到想起归宿,风格从极致浪漫到坚定激昂,王宏伟通过这段演唱将人物内心情绪的转变诠释得立体饱满。战斗打响之前,黄继光一段《等我把立功喜报寄回家》的演唱,缠绵中带着激昂,慷慨中绕着思念,将亲情、战友情和思念祖国的乡情三位一体地展现了出来。
除却演唱,王宏伟用眼神和肢体语言对人物的诠释也非常到位。歌剧本是注重音乐演唱而弱化故事冲突和人物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经过民族化的发展之后,在剧作上强化了叙事性,在表达上加重了人物的表演和肢体语言。因此对于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而言,二度创作不仅仅要将演唱发挥到极致,更需要用丰富的表演来充实人物形象。在该剧的表演过程中,王宏伟的身姿始终挺拔,眼中始终闪耀有光,一名坚定有信仰的志愿军战士在这样的演绎下便已初具形象。再加上人物平时的对白用普通话,而和战友交流时用四川话,角色一下又落地且鲜活起来。在最后舍身堵枪口的表演中,王宏伟通过摸爬滚打、扑跌、匍匐前进等肢体语言,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上甘岭战场上的艰难惨烈,既体现了舍身牺牲的英勇悲壮,也给予了观众震撼感动的观剧体验。
另外,该剧的舞台表达也较具有创新性。作品打破了传统歌剧和民族歌剧镜框式的舞台格局,让交响乐队、合唱队与演员处于同一空间、融为一体,成为戏剧表演的一部分,同时把整个舞台的纵深向外延展,用一条“Z”字形通道连接舞台的前区和后区。如此创新让舞台空间更大、调度走位更加灵活,配合多媒体声光电手段,将朝鲜大地的战火疮痍、雪夜静谧非常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在音乐方面,恢宏大气的交响乐配合民乐,将剧中的环境、冲突和人物亦展现得准确到位。如黄继光的唱段配乐多是大气绵长的大调,朴顺姬的唱段《阿妈妮啊,你在哪里》《月亮啊,快快升起》等则带有朝鲜民乐的元素,而作为反面人物的李承德,其唱段配乐却以小调为主,重点突出人物的奸诈和蛮横。
随着艺术创作的百花齐放,曾经那些在教科书中看到的英雄人物、重要战役都会通过舞台艺术化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其鲜活立体的表达形式更能获得当下观众的共鸣。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英雄的形象、英雄的事迹也将永垂不朽,在人们的心中历久弥新。
(作者罗 松系《中国戏剧》杂志主编,编审)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