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影视

与北影传奇苏牧教授一起,重新领略电影的魅力

时间:2022-01-29 07:01:18 来源:搜狐网 作者:海辰

法律先生曰:

  除了繁忙的法律工作,律师生活还有什么?

  我们也一样热爱美的一切,我们也追求艺术,我们也想获得更多心灵的慰籍。

  一年将尽,卸下疲惫,我们重新拾起生活的热情,寻找一些美好的体验。为此,我们特别联合北京电影学院传奇教授苏牧先生,一起重上“电影课堂”。

  跟随苏牧教授,从不一样的角度看电影,一同欣赏世界电影大师的作品,探索世界优秀电影背后的「秘密」。

  在北京电影学院,苏牧老师的教室是一个传奇。

  抢不到位置的学生站在走廊听课是常态,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苏牧教授2021年课堂回顾

  甚至有同学千里迢迢赶来,只为了听上一节苏老师的课;却又因北京突发疫情,校外人员无法在翌日进校,为了继续听第二天的课,该同学便在教室过了一夜。

  苏老师的课堂到底具有何种魅力?

同学日记:“疫情中的课堂”

  2020年9月22日,值得记录的一天。

  编剧进修班的苏牧课堂在今天开始,无疑成为这学期人数最多的课堂。这实属难得,首先是因为疫情的控制,其次是那种在家憋坏了感受不到老师气息的久久祈盼变成最浓烈的目光,当然,从苏老师走进课堂那一刻起,我们知道,老师同样对我们的思念是如此强烈。我想,这便是课堂的魅力,它让我们的目光可以相遇。

  9月22日、9月29日、10月15日、10月22日,四个上午,我们从夏末走到初秋,北京已经逐渐崭露秋天的风采,阴柔轻漫的凉爽浸泡着我们最后一次的课堂。我将这次课堂的收获比喻为“正午的梦”。正午,大概约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总是在这会儿下课。正午以后,时间就要倾斜着滑下黄昏,这个词给人一种悲怆和坚毅的语感。很少听说正午做梦,只有白日做梦。但我认为,在正午追求梦境的人,是一种童心未泯的人。正午的梦,正是独自一人的艰难寻觅,但坚定而有力量。

  所有人来到北京电影学院,都认为这儿是电影的梦工厂。苏老师解释道,北京电影学院的含义有两点:一是优秀电影观念、电影思想的传承;二是教师对年轻电影人的支持与拥抱。电影学院学生是中国电影的未来,电影学院毕业生的作品不仅影响中国电影的进程,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国家。

  听说有同学在苏牧课堂结束后便消失在教室。

  我们学习如何看一部电影,通过技术的手段与理论的分析,我们掌握越多的知识与我们鉴赏一部优秀电影作品或创造一部优秀电影作品的能力似乎并不成正比,原因何在?

  塔科夫斯基讲,自己电影中的“神秘感”,或者说“灵性”,是那些“丧失了最简单直接的情感审美能力”的观众无法体会的。苏老师的课堂,宝贵之处是,通过电影,他在唤醒了我们对艺术和生活的觉察力,或者说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也许,可以让你找到你自己。

  为了感谢各位同学的喜爱与长久以来的支持,苏老师此次终于以网络课堂的形式与大家见面,让更多热爱电影与想听到这门课的同学,有机会汇聚一堂!

  如果您还未了解《荣誉电影课堂》,那么此文,就是为您而来!

  1

主讲人:苏牧

  2

北影王牌课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电影教育的圣殿;

王者

  苏牧电影课堂,是电影学院课堂的。

  在苏老师的课后,同学们会一拥而上。苏老师在他们的本子上留言,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有电影的生命,一日长于百年”。

  北京电影学院70年校庆形象片《师说》结尾词

  苏老师热爱课堂。他说,“你热爱教学,你的命就是这个命。”

  他的课永远激情澎湃,一站四五小时,拖堂是“家常便饭”。每次下课,他都会和同学说,抱歉,同学们,谢谢你们来听我的课。

  3

《荣誉》的电影版与升级版

  我一直想向我的学生表达我对他们的感激。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这部《荣誉》,说它是我在电影学院讲授“影片分析课”的讲义,倒不如说是我献给我的学生的礼物。或者说,它是我向我的学生凝视的眼睛。——苏牧

25

  苏老师的著作《荣誉》初版于2000年,印刷次,创中国大陆电影书籍印次之。

  它是国内数十所大学和艺术院校必读电影教材,也指引一批批学生考进电影学院。

  它伴随一代代电影热爱者成长,并使其中一些人获得“荣誉”。

  《荣誉电影课堂》则是《荣誉》的电影版与升级版。

  4

中国、世界电影行走

  除了在电影学院讲课,苏老师还受邀去各地宣传与推广优秀的中外电影。

  苏老师的“电影行走”已持续20余年,他的行迹遍布中国数十个城市和数十所大学,也走向世界。

  2015年,在北京大学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杰出访问学者”

  2019年,在斯坦福大学讲座

  2019年,“地中海辉煌号”千人剧场

  5

电影的三种目光

  苏老师的课堂以“有观点、有立场”著称,直言不讳。

  他说每年的中国电影都会被三种眼光“打量”,不同的眼光下有不同的“好电影”:第一种是高票房电影,第二种是各种电影节和评奖获奖的电影,第三种是电影学院老师在课堂上高度评价的电影。

  他说,发现第三种电影是电影学院老师的使命。好电影就在那里,与评奖无关。苏牧教授电影、书籍推荐(2016-2021)

  有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些电影人和影迷最看重的,也未必是那些电影节的获奖作品,而是在苏老师课堂和微博所高度评价的电影。

  6

苏牧大师电影课

  在课堂上,苏老师孜孜不倦地讲述世界级的优秀导演。

  根据欣赏水平的高低,苏老师把电影观众分为三个层次:普通观众级、文青影迷级与专家级。

  他说,电影学院学生的认识应该达到“专家级”的层次,他们能欣赏世界电影大师的作品,比如塔尔科夫斯基、小津安二郎、 是枝裕和、贝拉·塔尔、侯孝贤......作为电影学院的学生,不论是搞创作还是做理论,都一定要“心在高处” 。

  大师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师代表了电影创作的高度,指引着后面一代代电影人的创作。

  苏老师引领我们发现世界优秀电影,明白电影的层次和高度。听过课的同学一定会懂“2.5”、“摸顶”、“控制”、“锁死”、“界面”、“人须知自己”、“自由之风劲吹”、“伟大的电影是预言”的深意。

  有一天,苏老师和姜文在故宫聊天,聊着聊着便黄昏了。两人静静地看着夕阳下沉。姜文说,“太阳在你的脸上。”那一刻,他觉得我们都是人生的过客,是“瞬间”。

  他讲解《Her》萨曼莎离开的段落时说,“难道空白就不是书的内容?!”

  《Her》剧照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