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零添加”已经成为食品业的一个重要招牌。不少企业频频打出“零添加”的旗号,如某品牌的果汁强调不加水、不加糖、不加添加剂,另一款山楂果汁标注“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色素”。不少顾客也真信这一套,零添加的产品往往卖得多卖得快。
“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消费者认为,就是食品中没有一点添加剂。然而,无论从事实还是科学概念上看,“零添加”都不严谨,经不起推敲,而且并非事实。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进到人们的餐桌并吃到嘴里,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
一些人以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品,纯天然的才是最好。其实,衡量食物的营养、安全和美味并非只有纯天然一个标准。食品生产和加工一大目的,是让食品营养充分发挥价值。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人类食品最古老的添加剂就是盐,也就是把肉类用盐腌起来,以避免腐坏。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声名狼藉。
零添加既不科学,也是在耍噱头,甚至是为了安抚消费者的促销手段。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从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来看,今天世界上几乎没有食物不含添加剂。
今天,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已经有2.5万种,中国只批准了2000多种,不到十分之一。这些食品添加剂有很多种类,如防腐剂、增稠剂、甜味剂、膨松剂、增香剂等,有些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不用反而不行。例如,香肠和腊肉会使用一点亚硝酸盐以防腐,其作用主要是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肉毒杆菌可以产生剧毒的肉毒素,毒性强于砒霜。显然,在肉类加工中使用一点亚硝酸盐是合理的,否则就有可能因肉质腐烂产生肉毒素而危害人。
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了食品标识不得标注的内容,包括“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进行第二轮征求意见,规范“零添加”标注同样被提及。但是,目前食品企业标注“零添加”并不算违规,因而很多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心理而标注“零添加”。
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厂家已经是在糊弄消费者了,把有些并不需要使用添加剂的食品说成是零添加,如腌渍食品(高盐)、蜂蜜(高糖)、方便面饼(干燥)等。这些食品微生物本来就很难进入,所谓“不含防腐剂”就是一种营销手段。
消费者需要真正关心的是,食品添加剂是否为食品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首先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被“零添加”轻易忽悠。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