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艺术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丨传统文化新活力

时间:2022-12-27 12:52:27 来源:新华网 作者:星辰

  2022年3月4日,陕西省合阳县线腔木偶剧团的演员在合阳县文化馆演艺厅内为观众表演提线木偶剧《闹春》。近年来,陕西省合阳县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在当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恢复传统剧目演出、开设免费“周末剧场”等方式,让居民领略传统非遗的魅力,支持合阳提线木偶焕发生机与活力。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小朋友在位于合肥市的安徽博物院体验皮影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许昊摄)

  2022年6月9日,“90后”重庆小伙辜国强在组装花丝镶嵌作品“凤引九雏”。花丝镶嵌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辜国强偶然接触到花丝镶嵌技艺并迅速爱上了这门古老的手艺。拜师学成后他建立了工作室,探索利用这门传统工艺制作适合现代人佩戴的饰品,以创新的手段重塑老技艺,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机。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2022年5月2日,村民在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乡乌吉苗寨检查苗族绣品。乌吉苗寨是黔东南州苗族蜡染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近年来,当地积极挖掘苗族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带动村民从事苗族传统刺绣、蜡染等手工制品生产与外销,实现“非遗”传承与市场对接,走出一条传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范晖 摄)

  2022年7月22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举行龙舟文化节活动,参赛龙舟队在镇远县㵲阳河上集结(无人机照片)。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将龙舟文化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龙舟比赛、龙舟巡游等活动,吸引游客观光游览。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胡攀学 摄)

  2022年5月25日,湖南省资兴市鲤鱼江完全小学的学生在练习戏曲基本动作。近年来,湖南省资兴市积极推进传统戏曲进校园,通过设立培训基地、兴趣班、“第二课堂”等形式,邀请专业戏曲老师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京剧、花鼓戏等教学辅导,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发(李科 摄)

  2022年7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32届旅游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幕,群众马队方阵在开幕式上表演。如今,文化、旅游融合已成为推进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和“催化剂”。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 王泽聪 摄

  2022年3月1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幸福移民社区的唐人坊产教融合基地,工人在验收即将完工的“唐娃娃”。这些“唐娃娃”被发往北京作为冬残奥会的礼品。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22年5月26日,黄河老腔艺术团的老艺人为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城关南新幼儿园的孩子们传授黄河老腔。每周四、周五,老艺人为幼儿园的孩子们传授黄河老腔,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将传统的唱腔特色与时代特色紧紧融合在一起,传承创新演唱内容,让传统文化根植娃娃心底。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22年2月7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龙山镇,“龙里太平花灯”艺人刘江(前)在村附近的山顶上指导年轻人练习花灯戏。“龙里太平花灯”是流传于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的一种古老戏曲剧种,在当地政府的保护与支持下,已传承发展出“生旦净丑”剧唱、台上台下互动表演等多种表演形式。

  2022年,在增强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中,在城市,在乡村,在学校,在工厂,在文化场馆,在田间地头……传统文化正不断散发出它新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