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之声

高温津贴是不是该涨涨?“高温月”能不能延长?

时间:2022-07-18 14:54:34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星辰

  一些高温劳动保护政策多年未调整,一线劳动者对此有诸多新期盼——

  【让高温劳动保护更好呵护劳动者③】高温津贴是不是该涨涨?“高温月”能不能延长?

  阅读提示

  “高温月”“高温日”能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一些地方津贴标准是不是该涨涨了,防暑降温的设备设施、劳保用品能否更多样、更贴近实际需求……一线劳动者对高温下的各项劳动权益保障有着诸多期盼。受访专家表示,高温劳动保护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新发展,满足劳动者的新需求。

  6月中旬以来,我国多地持续开启高温模式。

  “每天就像在‘汗蒸’,要是能有一身‘清凉衣’就好了。”时值午后,气温达38摄氏度,在北京市东城区一个小区的防疫门岗,在这里负责测温登记的保安李师傅,虽然坐在简易遮阳伞下,但工装上早已渗出汗渍。

  近年来,除了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作业劳动者,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防疫一线人员等也面临高温“烤”验,此外,关于高温劳动保护的相关政策规定已施行多年未“上新”。

  受访专家表示,针对高温劳动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群体和新需求,高温劳动保护应与时俱进。

  建立津贴动态调整机制

  “现在一个西瓜也要20多元了,津贴标准能不能再高一点。”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工人张师傅说到每月到手160元的高温津贴时,向记者说出了期待。

  记者在北京随机采访了10余位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高温津贴的标准该涨涨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8个省份明确了本地区的高温津贴发放标准。其中,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300元;吉林、辽宁等地的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

  近两年,陆续有省份上调津贴标准。其中,广东于2021年将高温津贴标准从此前的每人每月150元提高至300元;河南省自2022年6月1日起,将高温津贴标准由每人每工作日10元调整为15元,这也是河南省自2008年以来首次对高温津贴标准作出上调。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颁布的《最低工资规定》,高温津贴属于法定津贴。记者统计发现,在已经明确高温津贴标准的省份中,一些地区的津贴标准已多年未涨。其中,山东和陕西两省沿用的仍是2015年调整后的高温津贴标准;湖南省的高温津贴标准依据的是2005年公布的《关于做好夏季高温劳动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距今已有17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者对高温津贴增长有了更多期待。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海明也认为,高温津贴标准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工资收入增长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他建议,应当建立津贴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保持津贴的相对稳定和有效增长。

  灵活确定“高温月”“高温日”

  记者梳理发现,因气候条件差异,各地高温津贴的发放时段有所不同。

  南方地区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间早且跨度长,其中,发放最早的省份是海南省,发放时间从4月1日~10月31日,长达7个月,其余省份大多集中在6月~9月,湖南、辽宁等地则是从7月开始发放。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已于2021年对高温津贴发放时段进行了调整。

  2021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三龙水电站运行专责王小娟提出,广东省处于中国大陆南端,从北至南分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地区,夏、秋两季气候闷热,气温高,夏季长达半年之久,建议从每年5月份开始发放高温津贴。该建议得到广东省有关部门重视,当年就对高温津贴发放时段做出调整。

  “近年来,随着‘火炉’城市不断增多,依据过往气候状况制定的‘高温月’也需要灵活调整。”李海明指出,根据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原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四部门于2012年联合下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而“高温月”必然会在月份“头尾”有出入,比如5月末、10月初,一些地方依然会有高温天气存在。

  李海明建议,针对近些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灵活确定“高温月”和“高温日”。

  高温劳动保护如何“上新”

  冰袖、手套、脸罩,是北京外卖骑手张鑫的防晒标配。

  “夏天戴头盔太热了,能不能增加头盔的透气性?”张鑫向记者坦言,为了图凉快,他常常不戴头盔。记者发现,不少在路上骑行的外卖小哥,都把头盔挂在了车把上,电动车风驰电掣,看了着实让人为他们的安全担心。

  “每天至少要喝4升水,流汗太多,身上会有味道。”张鑫为了在取餐、送餐时不被“嫌弃”,他的摩托车尾箱里一直备着两套替换的工装。他期待,能有降温的“神器”让他跑在路上更清凉。

  记者注意到,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核酸采样人员中暑晕倒的情况。一些地方的“大白”不得不想出“土办法”降温——在防护服上加装口袋放冰块。

  面对新群体、新情况,高温劳动保护如何“上新”,不断满足劳动者的新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高温劳保用品也需要更新换代、功能提档。”李海明建议,高温劳保用品可以考虑在新技术加持下,研发满足高温作业群体需求的高性能劳保用品,比如在工装的透气性、劳保用品的降温功能上添智赋能,同时也要加大研发为高温工作场所通风、降温的设备设施。

  记者注意到,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明确,加强高温作业个体防护,根据工作需要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护服内可穿戴的冷风马甲、散热背心等个人防护用品。

  李海明强调,用人单位要持续保证通风、降温设备和高温劳保用品的资金投入,足量采购新型设备和劳保用品,且不得以币代物发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孟泉建议,探索针对众包类网约劳动者的高温劳保用品发放机制,以适应新型用工关系。同时,根据业务量需求和劳动风险重新评估算法,实现高温时段运力效率最优解。(记者 高子立 张菁)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