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博导父亲为女儿创作的美育读本《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在双减政策落地和学校大力开展美育教育的背景下,这本书的上市尤为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们的关注。该书作者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新表示,在对女儿的艺术启蒙中,他打开了诗词与书画相契合、相融通的欣赏之门,这样一部融通诗画鉴赏的美育读本也是为更多的青少年、教师和家长所编写的,希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们这样一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世里,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呢?我陪伴孩子成长,反观自己成长成人的历程,发现“全人教育”才是根本,也就是孩子能够从小涵育健康、完整、和谐的人格,能够拥有锐敏的感觉、滋润的情感、清明的思致、生动的创造和斑斓的底色。这五个方面实质构成了一个健全人格的“金字塔”结构,生命底色是塔基,感觉、情感与思致(内涵着知性、情感、意志)是塔身,创造力是塔尖。这样的“全人”教育,我们在大学教育里,称之为“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事实上,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脆弱,教养健康的“全人”,我们早就应该始于孩童,经于少年,成于青年,儿童教育与中等教育、大学教育应该一脉滋润,节节通连。
如何滋润性灵,熏染底色呢?通过美育。以美,悦目悦耳,悦情悦志,美是温柔的,美又是强悍的;美是细腻的,美又是辽阔的。可以说,所有教育类型中,唯有美育最涵宏广大,最亲近人性,所谓儿童美育,即“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 培养形成健全、协调的审美心理结构, 通过促进儿童的审美发展,来促进儿童丰富、完整个性的形成。”因此儿童美育也就是关于美的感性教育,而一切烂漫的感性,就闪烁在人格的波光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儿童美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首善之途。
我在湖南乡下的山光水色间杂花乱草般长大,爱花花果果,爱鸟雀虫鱼,也爱唐诗宋词。我一直记得叶嘉莹先生讲“诗词最大的好,在于让人心不死”,所以一直到我硕士、博士从事书画研究,在人生的起落顺逆中,诗词从未忘情,数十年来穿梭于诗词与书画,蓦然回首,我发现眼中景、心中情、襟中魄,已然澡雪呈新。所以我坚信,诗词与书画,应该是实施儿童美育最好的载体和途径,如果能够找到诗画契合、融通的部位,春风拂人,滋润性灵,那就更为美妙了。于是我开始着手为我5岁的女儿编写这样一部诗画融通的美育教材。所选诗词,侧重贴近儿童的中国古典诗词,绘画则是世界经典名作,最重要的是按照儿童美育与全人培养的五大内容,在学理深层寻找诗与画间的融通。
《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诗画融通的美育之道》正是尝试从锐敏的感觉、滋润的情感、清明的思致、生动的创造与斑斓的底色五方面努力,教养一个又美又好的孩子。以“锐敏的感觉”培养为例:
鲜活的锐敏感觉,不仅是健康优美人格的前提,也是所有审美的基本前提,还是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儿童美育无疑要注重引导孩子眼、耳、鼻、舌、身全面开放,培养其看、听、闻、品、觉的感知能力,甚至是多种感官互通的“通感”能力,或单一感官强化的“闭感”能力。
诗画融通的生动细节,培养孩子的锐敏感知。细节是培养每一个人,从小孩子到大人锐敏的、鲜活的、开放的感知能力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面,审美细节特别多,最典型的是诗眼,即诗中精金萃玉、画龙点睛处,像“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微”、“疏”字就是诗眼,在描摹“云”、“雨”轻微疏淡的视听感知上,就极其传神。你给小孩子描述,她们不一定懂,但应该都能感觉这些活泼泼的东西。绘画有画眼,也就是画中撑起全幅的重要细节处,如南宋夏珪《风雨归舟图》中,全幅主体是风雨中的堤树、屋宇与江湖山水,唯有画幅左前边缘处一痕渔船,并不起眼,点明“归舟”,此细节即为“画眼”。
本书“锐敏的感觉”篇从诗画融通的视角,一诗一画,着意培养孩子视觉、触觉、味觉、听觉、肤觉、通感、闭感、微妙感八个方面的锐敏感知。尤其设计了微妙感培养,诗词选择南宋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影、暗香、月下梅、水中影、水月香,此般若有若无、似虚似实的意境,是很微妙的,极能培养孩子的锐敏感觉。绘画取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这是一幅其以书法入绘画的代表作,树枝篆法所画,圆实;近坡飞白写就,苍老;远水,侧锋拖出,毛涩。这些线条质感各个不同,让孩子数一数、摸一摸这些线条,对培养感知微妙的能力,必然有所裨益。
当然,要特别指出,诗画中的细节感知,要鲜活起来,最终有赖于和孩子具体的、实际的生活经验印证、呼应和拓发。所以带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体验生活的细节,丰富生活的色彩,看一瓢波纹,数几星花蕊,或者是上山逮鸟,下水摸鱼,并且能有意识地把具体经验和诗画审美联系起来,点化孩子,如看到疏影横斜的梅花,就提醒她是否能找到某首诗歌、某幅绘画,与之对应,为之形容,这样一来,诗画融通的美育效力,就会真正显发出来。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