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会场
新年伊始,春节前夕,2025年1月18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在京举行非遗文化创研座谈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顾问祝东力,会长鲁太光,常务副会长易孟林,副秘书长姜凤、黄艳君;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执行理事长兼非遗文化创研院院长宋国宏,非遗文化创研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薛宏金,非遗创研院名誉副院长吴昆明,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刘中华;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国画创研中心副主任马春林,联络部副主任赵建平;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当代文艺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大型活动运营中心主任解昊杰、副秘书长绳幼松;特邀嘉宾、中国职工服务集团总经理崔勇,成都慈善总会会长赵一凡,北京具光文化有限公司、浙江隐宸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宸赫,高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思懿;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办公室副主任谢育云、刘娜、易芳等出席会议。
祝东力顾问
祝东力顾问曾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的研究和写作,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大约世纪之交在中国出现。这是一个外来词,最早日本人使用的概念是“无形文化财”,这个概念传播到西方,再从西方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这是一个舶来品。这个概念在中国刚出现时,大家都觉得很怪异、很陌生,但是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一种几乎是全民参与的事业。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2024年,中国列入这个名录的项目共计44项,位居世界第一。在中国国内,截至2023年12月,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
他深有感触地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般出现在一个社会的工业化晚期,因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大量传统技艺消失了,另一方面,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快捷而廉价,缺少个性化的风格和人性的温度。所以,一个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就自然会产生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的需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要保护传承,一定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一般讲,在一个社会的现代化阶段,会产生普遍的反传统的文化心理。但是,在工业化晚期,人们又会与传统和解,会重新发现传统、包容传统,对传统进行再阐释再创造,这就是后现代的阶段。所以,今天成立非遗文化创研院,就是要翻新传统,要利用传统技艺制造出新的产品,把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进行创造性的结合。
鲁太光会长
座谈会上,鲁太光会长宣读了《关于设立非遗文化创研院及负责人任职的决定》、《关于聘请吴昆明同志为非遗文化创研院名誉副院长的决定》、《关于聘请刘洋同志为非遗文化创研院顾问的决定》。他还高度评价了非遗文化创研院成立的意义,认为是学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志;并要求非遗文化创研院向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方向努力前进,为学会发展做出更大成绩。
祝东力顾问、鲁太光会长共同为非遗文化创研院授牌,宋国宏院长接牌。
祝东力顾问(右)、鲁太光会长(左)共同授牌,宋国宏院长(中)接牌
宋国宏院长致辞
接着,宋国宏执行理事长兼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非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众多领域。这些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形式,承载的历史技艺和民族精神,是不可估量的价值所在,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民间文学口口相传的故事里,蕴含着民族的价值观和历史记忆;而传统音乐的旋律则呈现着先辈们的情感与生活节奏;传统手工技艺更是将古人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
他十分激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非遗文化创研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创研院为保护、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首先,非遗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创研院可以通过深入研究非遗文化形式,探索如何在保留其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其次,创研院可以整合各方面资源,培养更多的非遗文化传承人。
他表示,创新发展是非遗文化创研院的重要使命,将通过与现代科技、文化创意产品、品牌发展等多方面创新合作,开发更多适应社会的非遗文化产品;并通过在资金保障、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等多方面努力,确保可持续发展,让非遗文化这个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吴昆明名誉副院长致辞
吴昆明名誉副院长在致辞中说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民族品牌而言,与非遗技艺相结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高梵品牌在2024年开启的“彩线绣成的无字史诗,穿在身上的民族图腾”项目,为民族品牌与非遗技艺的合作打造了成功范例,从订单合作、绣娘培训、共建非遗传承实践基地等方式,携手中国苗绣非遗技艺,从深山走进“巴黎时装周”等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新时代独特魅力;得到世界各国设计大师、主流媒体的肯定。类似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
他充满信心地说,高梵将持续在传统非遗技艺与品牌结合上深度挖掘,这是积极践行习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文章的指示精神,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梵这个民族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将积极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责任,将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非遗文化创研院的一员,自己深感肩负着重大使命,理应为非遗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让非遗文化成为推动国运兴盛、民族强大的重要力量。
易孟林常务副会长主持座谈会
易孟林常务副会长说,在春节即将来临的前夕,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召开“非遗文化创研座谈会”,必将有力地促进学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相关情况。学会是有着3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国家一级专业文艺社团。1992年经文化部批准,民政部核准登记成立。中宣部原副部长、文化部原部长贺敬之同志为名誉会长。在学会现有的14个分支机构中,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分支机构。该分支机构名称,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里的“诚信”。它是专门负责诚信文化研究、创作、交流和传播,是中国国内唯一以诚信为研究对象的研创平台,是诚信文化研创和传播的“国家队”。其任务是开展诚信文化学术理论研究,进行诚信文艺创作,普及诚信文化;发现诚信人物,交流诚信先进经验;解剖诚信现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文学艺术等多种文化方式,促进中国诚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打造中国诚信文化研究、创作、交流和传播的核心阵地。
他说,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自批准成立到今天,已有10个年头的历史,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自2024年以来,除了全力打造“中国诚信文化网”之外,还内设了特色鲜明的工作机构:侨商文化创研院、非遗文化创研院、高尔夫文化创研院等;增补了一批委员会骨干成员,极大地加强了该委员会的队伍战斗力。本次座谈会,就是由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内设工作部门非遗文化创研院商议,报诚信文化工作委员会和总会领导批准召开的。
会议剪影之一。
前排右起:特邀嘉宾崔勇总经理、张宸赫董事长;二排左1:刘思懿助理
会议剪影之二。
前排右1:特邀嘉宾赵一凡会长;二排右2:赵建平副主任
本次座谈会的宗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非遗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出席座谈会的同志,从多个角度围绕座谈会主题——中国非遗文化创研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特邀嘉宾、崔勇总经理,赵一凡会长,刘思懿董事长助理;姜凤副秘书长,薛宏金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刘中华副秘书长等纷纷表示,非遗文化创研工作非常有价值和意义,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而非遗文化产业则是一个朝阳产业,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马春林副主任赠送画作“归渔”。右起:宋国宏、马春林、薛宏金、吴昆明
著名画家、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国画创研中心副主任马春林向非遗文化创研院领导赠送了画作“归渔”,并以此向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非遗文化创研院承担了本次会议的所有会务工作。
会议剪影之三。
薛宏金常务副院长(中)展示并讲解非遗文化产品
附录,非遗文化相关资料:
①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中国加入了该“公约”。
②201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著。该书从2004年开始编撰,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最早参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学者参加,历经两年时间完成,于2006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
编辑:刘娜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