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书画

中国名家书画作品精选 ——李洪海作品精选

时间:2022-02-28 10:11:58 来源:慈善公益之窗 作者:蔡成刚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沈鹏先生题,今日美术家:徐里先生题,長明艺术工場:冯远先生题

  图为李洪海先生

漫谈书法审美

【蔡成刚】李洪海先生好!近期在和您谈书法的对谈中,您就书法的功能性,笔墨当随时代,书法的继承与发展作了比较详细的诠释和解读。通过在“中国艺术报”,慈善公益之窗、今日头条、搜狐等媒体的报道,产生了较大反响,引起了广大书法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普遍反映通过学习对谈,对书法的认识和怎样写好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启迪。 这次,主要想从书法的审美听听您的认识和见解。

  作品 精 选

一、关于审美的一般概念

【李洪海】

  关于书法审美是一个涉及心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且十分复杂的问题。有时不同的人群对同样一件书法作品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甚至得出相悖的结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声明,我是收集了历代乃至现代诸多名人和我书法朋友的观点。有些说法我是原文照搬,目的是想把这一复杂的问题尽量的说清楚。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些帮助我的朋友。关于书法审美,今天我是第一次较深入的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希望各位朋友、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审美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是对某种事物的美丑做出评判的过程。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广义的“美”。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可以说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也就是说,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外物和风景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美并不在于外物和风景,外物和风景并不能单靠自身就成为美的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沟通,在创造过程中,艺术家能够接触到外物世界,并获取与人类心灵共鸣的强大符号。这就是将司空见惯变成伟大的原因。至于书法作品的审美,欣赏者在品读作品内容同时,看到那线条的跳荡、字间的腾挪、黑白的转换、空间的分割、墨气的酣畅淋漓,产生一种极大的美的感染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在左右着我们的视觉和想象。使审美主体得到最大的审美愉悦和心理快感。这个过程就是书法的审美。

二、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

【蔡成刚】

  刚才您谈到了审美有它的对象,有它的感染力。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能得到审美愉悦和心里快感。那您认为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李洪海】

  关于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历朝历代以及当代的许许多多文人墨客、饱学之士,都有很好的表述,而这些观点推动与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不断繁荣、创新与发展。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中国的艺术之魂。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这是对中国艺术的通解。诗是内容,书是形式。其文是魂,其书为体。所以说“诗为书魂”。

(未完待续)

  一件书法作品如果把诗作为书法的内容就有了美的基础。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情。”诗歌的境界表达的是人生,书法的境界表达的也是人生,所以古人评价书法叫“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书家在笔歌墨舞之间,流淌着人的情思,美的书法作品必定是线条墨韵的生命化和人生的形态化。盛唐以来,诗、书结合的艺术思维方式,早已深入人心。诗主宰书法意境。什么是好的书法,它必须有文学的联想、诗词的意境、绘画的构图、舞蹈的韵律、音乐的节奏、体势的完美。沈尹默说:“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著名画家李苦禅说:“中国文明最高尚者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儒。固尚欲画高,当有以上四重之修养才能高。了无中国文明自尊心者与此无缘,勿与论者。”书家立意全从诗来,诗不同,书亦不同。苏轼的《寒食帖》,写到“年年欲惜春”,“年”在这篇诗文中十分重要字,因此在创作中忽做大字,借鉴了狂草的章法。由此可见是诗文引领着行文。书法创作是一种抒情,更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寻觅过程。书法如果没有诗的境界,无论基本功如何扎实,技巧如何娴熟,要想进入诗意色彩的书法境界是不可能的。

注:读者朋友:和李洪海先生对谈书法审美这篇文章因文章篇幅较长,本栏目将分为上、中、下三期刊登,请各位朋友予以关注。

蔡成刚:系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博藏(北京)博物馆专家、原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策划、主持。

  李洪海:字一鑫,号方舟,天津武清人。

  现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马会马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师从启功先生,经先生把腕, 积多年学承,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秀逸、体势俊美的书风。书法篆刻作品广为流传,并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单位收藏,亦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曾荣获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