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书画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精选—李洪海作品精选

时间:2022-03-14 15:45:14 来源:慈善公益之窗 作者:海辰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沈鹏先生题,今日美术家:徐里先生题,長明艺术工場:冯远先生题

  图为李洪海先生

四、如何进行书法审美

  【蔡成刚】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关于书法艺术的审美是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您是怎么看的?究竟如何去进行书法审美?

  【李洪海】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对书法艺术理解的程度不同,因而在观赏一件书法作品时,感受也很不相同。究竟如何进行书法审美?

作品精选(书法审美篇)

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审美的意义。

  每一件传世的经典作品都具备不一般的本质意义。这个意义往往不在作品的表面而深藏在其背后,要欣赏者去探索挖掘。一位哲人说:“美的东西对人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如果你偶尔去接近它们,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应的环境以审美。美好的雅乐,精美的书法绘画会吸引你驻足欣赏,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妙,会使你的平凡生活增添独特的审美格调。审美使你的精神独特。一个懂得审美的人,就不止是生存,而是在生活。如果你对审美有兴趣,就安排恰当的时间去欣赏音乐,学习参观甚至直接参与绘画与书法,这些事情跟美有关,而跟利益无关,正是这些看起来“无用”的事情,才是我们灵魂的构成部分。平时我们看到无数装修奢华的房子却毫无美感,进去以后感觉不舒服,而别具匠心的人能将朴素的房间装点得非常雅致,走进去就感觉很温馨。所以一个人的品味不是花钱能买来的,他是经过长年累月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而成的独特的修养。审美会使你辨别真善美。蔡元培先生曾经这样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美育能引导学生净化心灵,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一个懂得审美的个人乃至社会,才能够孕育出经典的文化、艺术的果实。

第二方面要明确书法审美过程。

  审美是有标准的。人有美丑、物有优劣,字有高下。那么判断书法水平高低,有没有一个标准?汉代以后,汉字书写除了实用外,好的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欣赏就有评判,有评判就得有标准。到了南朝时期,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给出了这样一个标准:“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意思是好书法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人们对书法审美是有流程的。对一件书法作品首先要弄清作者及身份(年龄简历),书体(真草隶篆行),内容(写的是什么,引据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形式(斗方、条幅、对联、中堂)等相关要素。在此基础上要识形。

一看用笔。

  因为由用笔、用墨而产生点画,由点画搭配成字。用笔是书法审美的先决条件。那么怎样的用笔才算美呢?要看线条要有立体感。宋代米芾曾言:“得笔,虽细如须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圆亦扁。”这里的“圆”和“扁”,实际上就是指“立体感”。有立体感的线条当然要比一根看起来扁平的线条有精神。其次,线条要灵巧多变,富有生趣。要达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好的书法作品要活泼不呆,才能情致舒展,流通不滞,才能机巧圆熟,而机巧和情致相互转化与催生,变化才会出现。再其次笔画要有力感。要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将字写得有骨力的两种方法即“提”和“纵”。清代冯武在《书法正传》的注释中说:“提之则骨健,纵之则骨活。”也就是说“提”能使笔画强健,“纵”能使笔画灵活,而不是指某个具体笔画。这里的“提”指收笔动作,“纵”指起笔和行笔动作。

二看用墨。

  自古以来有墨分五彩的说法,这五彩是个多层次的含义。在书法中,单是辨别墨色的枯湿浓淡是容易的,问题在于墨色怎样才算用好。古人用墨种类繁多,比如飞白,线条中心黑而清晰,边缘轮廓线逐渐模糊,具有中实而外虚的特征,与第一种相反,线条的中心多呈现空白而边缘轮廓线清晰,具有中虚而外实的特点。还有一种线条中心与边缘轮廓线皆模糊,形成朦胧迷幻的视觉感受。有的书法家用涨墨,先蘸水后蘸墨为以墨破水。先蘸墨后蘸水为以水破墨。这几种用墨风格不同,但都能达到妍美的效果。

三看结体。

  字的结体类型很多,总的来说,是要看其是否宽不肥、窄不瘦、疏不散、密不挤、欹不倒、正不呆,稳中有巧、奇而不怪。不同的结体方法,能得到不同的效果,观赏审美时能从静止的字形中看到错落的结体如扶老携幼;参差的结体如楼阁飞琼;宽博的结体似壮士荷戟;秀美的结体若少女游春。

四看章法。

  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清•笪重光《书筏》说结体是小布白,章法是大布白。参观书法展览,一张作品给人第一眼的印象是章法,然后再是其他。章法主要是指字距、行距、行数、款式及钤印等安排处理。章法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纵无行、横无列。这种布白牝牡相衔,自含天趣;二是纵有行,横无列。行式有定而每行字数无定,可随式布白,妙变无穷,此种最受书家宠爱;三是纵有行,横有列。这样的章法有井井有条、端正严肃之美。三种布局,各有所长。但不管哪一种安排,都要看其是否首尾相应、上下衔接、平中寓奇、和谐统一。尤其是醒目突出的主线条不重复出现,笔画、结体、行距间没有相犯杂乱之嫌。疏或密在一幅作品里不孤单出现,要能相互呼应给人以一种精神团聚的艺术感受。

  用笔、用墨、结体和章法在一幅书法作品中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将这些要素完美的结合,才具备了书法的美妙。

第三方面对书法作品进行品评。

  书法的形是能看到的,但书法的神韵要靠欣赏者品评分析而获得。苏东坡在《论书》中讲到: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古往今来的书论当中,唯有苏东坡能将书法的本质解释的比较透彻。

  关于书法中的“神”。《易经》中有句话,叫做“立象以尽意”,是指“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是形的内在气韵的表现。我们常常听到别人的评价,说某某人的字,神采飞扬,某些人的字有形无神。比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用鼠须笔所写,通篇字字精彩,气韵贯通,游丝牵带无往不利,其用笔的迅疾程度与字势的表现,正是《兰亭序》的“神”之所在!再比如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细细品读,就能发现通篇作品乃是颜真卿用秃笔写就,全篇风雷激荡,字字开张,气势逼人,这种作品所体现的冲击力便是这件作品的“神”!

  关于书法中的“气”。书法的“气”跟“神”一样,是一种虚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感觉得到“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气”是建立在“线”的基础上。书法中的“气”,分为内气和外气。内气说的是线条的疏密,轻重、粗细等方面的合理搭配,这种搭配所营造出来的气韵与气势便是这件作品的“内气”。而“外气”指的是谋篇布局的整体感受,行列之间的承接关系,字组与字组之间的映带关系,这种排列组合便构成了书法的“外气”。《平安帖》是王羲之手札中的精品,里面有轻重缓急且变化多端,从墨迹清晰的字开始看,“平”字的起笔乃是楷法起笔,说明这封信在写的时候是很从容的,不激不厉,到了“安”还是藏锋逆入,到了第二行,我们能渐渐感觉到作者的情绪变化,出现了草书的字组(比如明日),写字时这种安静与自然从线条与结构乃至章法中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平和之气!

  关于书法中的“肉”与“骨”。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锋为之者骨,毫为之者为肉。”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中锋用笔如锥画沙,就好像在平整的沙面上用锥子垂直地画一条线,中间的痕迹就是“骨”,两边鼓起的沙子就是“肉”。说一件作品有骨力,说明作者中锋用笔比较多,只有中锋用笔才能写出一件作品的骨力来。人们常说“颜筋柳骨”,说柳体字比较有骨力,那么柳体字的骨力是怎样体现的呢?就是因为中锋行笔所至。颜体字以肥厚著称,但是这种肥厚并不会使这个字显得笨拙,反而体现力道,有骨有肉,筋在肉中,这也是中锋用笔的妙用!

  关于书法中的“血”。书法中的血实质是用墨的技巧。用墨其实就是“虚”与“实”两个方面。“虚”就是笔画淡一些,乃至出现飞白。“实”就是墨色浓一些,乃至出现“墨猪”。启功先生最擅长飞白,判断启功先生作品真伪的方法就是看作品中飞白的运用。对于飞白的运用是书法中一份很高的水平,没有深厚的功力是用不好飞白的!因为飞白很难控制,所以一般的模仿者很难写到启功的高度。书法中的“气”与“血”是相关的,不能单看一个维度,两者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精神面貌,这就跟人一样,有的人很瘦弱,但是目光炯炯,有些人略胖,但气血虚弱,就看不出神采来。

  关于苏东坡说的这五点,是品评一件书法作品好坏最基本的要素。我们平时学习书法也可从这五点入手,通过学习笔法练好“骨”与“肉”,通过谋篇,练足作品的“气”与“血”。

  对书法审美最终要对所欣赏的书法作品做出恰当的文字评价,历代书家及书法评论家对一件比较出众的书法作品都有十分恰当的评价。如张怀瓘评价褚遂良说:褚遂良,河南阳翟人。博学通晓见识,具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是忠诚正直的大臣。他善于书法,小的时候就潜心学习虞世南,长大后则效法王右军。他的真书甚得右军的姿媚意趣,像仙境中的美玉,远映着春林,如美人美好的姿态,不凭借华美的衣服,也能添增华丽柔婉美好,欧、虞不如他。他的行草书,在二公之后。他于显庆四年(659)去世,时年六十四岁。遂良隶书、行书列入妙品。也曾从师学习史陵,然而史陵拘囿于古拙质直,笔法过于单薄。又如黄庭坚评王献之,说:王献之其人精明高妙,风流倜傥宽宏畅快,不减谢安。笔札中美妙的地方,浓纤刚柔,都合人意。唐太宗书评似乎很不公平,献之离其父羲之不应如此远。《鹅群贴》草行相参,随兴变化,不主故常,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洒脱,毫无顾忌,正体现出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此帖点画如挺竖、蟹爪钩,字势峻傲,重心摇撼向下。线条轻重,字之大小皆悬殊多变,纵敛交互的姿态使形式章法充满纵向穿透力及横向的开拓张力。章法大开大合,数字一笔的挥运令人赞叹。

  对于书法艺术的审美,往往有赖于欣赏者的阅历。欣赏者首先要知晓书法演变史。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所看到的文字,五千年的岁月展露无疑。欣赏时如果不了解书法史便无从谈起。其次要知晓书法家背景。王羲之《兰亭序》是在略有酒意时写下的,事后多次尝试也写不出比《兰亭序》更好的作品?如果不知道这些背景,那也就无法深入的欣赏《兰亭序》,因为你搞不清楚它的前因后果,就无法捉摸它的笔意。第三要有文字学知识。书法家最爱在文字上做文章,有时为了变化,将多种字符合为一种字体,如不知哪种是隶书,哪种是狂草,便无法判断。第四要有一定的书写技巧。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用笔用墨之妙乃为书法欣赏的重点。不懂书写技巧则无法真正体会书法之美。第五要有艺术涵养。其实欣赏任何一种艺术,都要有如“置身其中”一般投入,用心去看,才能真正感受到[骨力]、[姿态]、[神韵]、[气魄],欣赏才有意义。其实欣赏艺术是为了使心灵快乐,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根据自己的欣赏水平作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轻易肯定或者否定,不要钻牛角尖,多学习提高眼界,多看多问,多和朋友心平气和的讨论交流,会使自己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

【蔡成刚】

  关于这次对谈书法的审美,李洪海先生从多年来的书法创作中,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我们对谈了古往今来书法审美的意义,强调好的书法作品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要注重书法用笔的骨和肉、书法用墨的虚与实、注重书法的章法、线条、要通过创作练足作品的气与血,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包含神、气、骨、血、肉这五个方面等等,让我们受益匪浅。

  另外;今天的对谈书法审美,您客观全面、深入浅出的从中国书法史,名人先贤的书法作品,自己的感悟体会 都作了认真解读。强调了当下作为书法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通篇对谈书法的审美,您从它的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来讲,给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接续努力赓续前行带来了福音,对创造美的书法作品,有了目标和方向!谢谢李洪海先生!

读者朋友:和李洪海先生对谈书法审美这篇文章因泱泱近万言篇幅较长,本栏目已分上、中、下三期刊登,本期为“下期”。截止本期蔡成刚和李洪海“对谈书法审美”文章已刊登完毕,请关注慈善公益之窗、今日头条、搜狐链接,近期还将在微信朋友圈连载全文,欢迎各位书法工作者爱好者继续学习咀嚼收藏。谢谢各位朋友关注。

蔡成刚:系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博藏(北京)博物馆专家、原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策划、主持、评论。曾连续11年采访全国两会。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食品安全发展联盟顾问、中酒协《中外酒业杂志》顾问、华利传媒顾问,原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

艺术简介:

  李洪海:字一鑫,号方舟,天津武清人。现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马会马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师从启功先生,经先生把腕, 积多年学承,形成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秀逸、体势俊美的书风。书法篆刻作品广为流传,并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单位收藏,亦作为礼品馈赠国际友人。

  曾荣获献爱心优秀人民艺术家、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