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来说一说“折桂”。
桂树叶碧绿油润,桂花香飘十里,是荣誉的象征。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待到榜文发布之日,桂香满城,故而古人将中举的榜文称为“桂榜”。桂榜发布后,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
关于“蟾宫折桂”还有一个典故。典出《晋书·郤诜(xì shēn)传》:“武帝於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晋武帝问及郤诜的自我评价,郤诜回答:“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桂树的一段枝条、昆仑山上一片玉来自诩才华出众。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之。此后,蟾宫(月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也用来比喻仕途得志、仕途通达,可谓风雅与寓意两得。
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其堂弟白敏中也考取了第三名,于是白居易写诗《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祝贺:“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薛业《晚秋赠张折冲》:“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刘商 《送李元规昆季赴举》:“见诵甘泉赋,心期折桂归。”元代文人郑德辉《王粲登楼》:“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红楼梦》第九回,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笑道:“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
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栽种桂花。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古桂树。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开花时金黄一片,香飘数里。
中国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习俗:每当考试之年,应试者及其家属亲友都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称为“广寒糕”,相互赠送,取“广寒高中”之意。
无独有偶,西方文化中,亦将“桂冠”作为第一名的代名词。此说当源于古希腊。
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露珠女神达芬,苦苦追求。但是达芬始终坚持独身主义。后来,达芬的身体变成了一棵月桂树,但阿波罗对达芬的热情没有因此而泯灭,他坚定地说:“我将永远爱你。”古希腊人为了尊重太阳神的这种感情,把月桂树看成阿波罗的神木,用月桂树叶和 橄榄枝编成精美的花冠,献给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竞技比赛的优胜者。在英国还有“桂冠诗人”的称号,英王詹姆斯一世时,“桂冠诗人”还成为王室御用诗人的专称。可见,“折桂”的寓意在西方也十分流行。
(明)王穀祥《花卉图》轴,纸本,墨笔,纵107.厘米,横31.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自题诗一首,款署:“嘉靖己酉秋,穀祥写意并题,奉赠芝室解元先生用为左券云。”钤“酉室”朱文、“穀”“祥”朱文联珠印。另有文徵明题诗一则。鉴藏印有“蛰菴”朱文、“忠实传家”白文印两方。
此图绘灵芝几株,湖石挺立,桂花盛开。从作者和文徵明的题诗可知,此图乃为庆贺“芝室”先生秋闱之喜而作。其时,文人图绘桂花,以“折桂”寓意科举高中、仕途通达,十分流行。本幅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将灵芝和山石与受画者的字号“芝室”谐音,并刻意描绘恣肆怒放的折枝桂花,生动地传达出“芝室折桂”的蕴意和对芝室“最是先枝君折取”之贺喜。
王穀祥(1501-1568),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及第,官至吏部员外郎。然其仕途并不顺畅,不得以弃官归里。后入文徵明之门。用笔自如清新,画面文人气息浓厚。中年以后,从不轻易为人作画。此画作于“嘉靖己酉秋”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作者时年49岁,是颇为难得的一件佳作。桂花刻画细腻,表现出桂花繁茂盛开的层次感,浓墨点苔,墨色渲染浓淡相间,富于变化。整幅画面布局严整,笔法精谨,当受到了文徵明画法的影响。
类似的画作还有不少,如沈周《折桂图轴》、《金粟晚香图轴》、唐寅《嫦娥折桂图》等,都寄予了对参加科考者的祝福或对考取者的祝贺。
沈周《折桂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
沈周《金粟晚香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寅《嫦娥折桂图》轴,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