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书画

曹志明:笔墨为心,山水为情

时间:2022-02-07 10:24:35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海辰

  军人和记者出身的著名书画艺术家曹志明先生向记者介绍他的作品

  丙申年春夏时节,苏州博物馆迎来为期70天的“山水乡愁——曹志明《国学经典》书艺展”,盛况空前,参观总人数高达35万之众,这是苏州博物馆首次为苏州籍外乡人举办个人艺展,也是56岁的书画家曹志明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大型个展。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新馆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于2006年10月建成。与苏州博物馆同龄的曹志明,之所以将《国学经典》系列书画展,以苏州博物馆为始发,既是对吴门书画的先驱“明四家”的致敬与膜拜,也是对传承优秀传统书画艺术的一次具体行动。

  时任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先生致辞说:曹志明用他的独有书风,展现出他离乡求索磨砺的漫漫历程,以特立独行的艺术语言,回馈桑梓。一纸素笺,细管柔毫,在水墨之间,在虚实之交,在明暗之际,隔与不隔,无不表现出胸臆和志趣。

  ▲ 纯金小楷《心经》 ▲

  从苏州博物馆的“山水乡愁”出发,曹志明的《国学经典》系列书画展,每年一届,先后在香港荣宝斋、济南美术馆、重庆美术馆、青岛画院美术馆展出,其主题分别围绕“前世今生”“敬守礼义”“前歌后舞”“御风扬帆”而展开,仅从字面阐述,便能体悟到国学对曹志明的滋养,不仅仅在书画本身,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支分节解。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在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画名家系列画册《曹志明书画集》中指出:艺术家对于艺术的追求,均应有自己的“觉解”,经过长久的积累和沉淀,形成艺术自我的法则与规范。曹志明不囿于古人法规,也不趋附激进的时尚,坚持写自己的修养,画自己的真切感受,而后大胆走出,另辟蹊径,自成一格。

  志明先生在自序中,以《我从千字文中来》为题,详尽阐述了他的成长历程:“依稀记得四岁那年,外祖父从东厢房的书架上,取下一本《智永真书千字文》让我描摹,从那时起,我懵懵懂懂开始学毛笔字。

  儿时的我,对智永没任何概念,对其书法也只是照猫画虎,自然也不会明白外祖父让我描摹千字文的心思。

  现在想来,外祖父随手给我的《智永真书千字文》,启蒙了我的书法兴趣,提高了我的书法练习,让我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晋唐书风的熏陶和洗礼。”

  ▲ 《孩童—拔河》 ▲

  ▲ 《孩童—老鹰抓小鸡》 ▲

  ▲ 《孩童—丢手绢》 ▲

  ▲ 《孩童—捉迷藏》 ▲

  曹志明对“晋唐书风”的理解,在执导央视大型电视文献片《中国书法五千年》中,作过如下阐述:书法到了晋唐时期,由于社会的多元文化需求,促使多元书体与多样书风的长期共存、互相借鉴、共生共荣,形成生生不息的书法生态群落。因此晋唐书风成为中国书法意义重大的演进期,表现出极为执着的书法求索精神和旺盛的文化符号创造力。

  从2001年开始,曹志明用10年时间作基础准备,每周定时泡在国家图书馆,查阅浏览大量文献资料,利用出差和节假日,走遍大江南北、名胜古迹,将心中的中国书法,串联起“书法高铁线”,从宁波“天一阁”出发,途经杭州西湖、苏州园林、镇江焦山、六朝古都、曲阜孔庙、泰山刻石、安阳殷墟、九都洛阳、西安碑林、宝鸡石鼓等等。这条线,不仅构成了中国书法文化大动脉,也勾连起中国书法历史回归线。

  由曹志明执导的大型文献片《中国书法五千年》,从文化和历史两个维度,系统梳理了中国书法的兴衰更替;又从视觉和认知两种境地,瑰丽呈现出魏晋唐宋的文采风流。央视五个摄制组跋涉十万里,远行欧美亚三大洲,走访考古遗迹和博物馆数百处,拜读书法文物三万余件,力图呈现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这部大型文献片的播出,得到了社会和观众的认可,其原因在于国人逐渐意识到,恢复对中国文化自觉和自信何其重要。汉字是中华民族万世一系、万方相认的本源文化依托。这么重要的文字当然需要充分美感的呈现。中国人给自己的文字赋予种种美的形态。一部汉字书法史成为中国美学精神的重要凝聚领域之一。

  ▲ 甲骨文对联 ▲

  ▲ 隶书《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 行草《抱义守仪》 ▲

  ▲ 行草《帘外淡烟无墨画林间疏雨有声诗》▲

  而文献片的播出,也为曹志明的书画创作,最终确立了方向。从随心驾驭“篆、隶、楷、行、草”五体书,到专攻小楷,曹志明又用了十年时间精心打磨,最终成就个性面貌。

  从懵懂习字,到卓然成家,曹志明用了近60年的时间,得以破茧而出。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笨手笨脚,但是因为“笨”,才有了持久耐力。而楷书的成就,历代书家,都以穷尽毕生精力而为之。

  从东晋到晚唐,从国土的南北分裂到元和中兴,书法也分为南北两派,南派楷书书法妍美流畅居多,北派楷书书体留有汉隶遗风,古拙质朴、严整端方。楷书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载体以及不同书家手里,千姿百态地旺盛成长着。因此楷书日益走向规范。

  规范的楷书,到了宋代“尚意”,又形成特立独行的书风面貌。进行了颠覆性创作,而元明清直至近现代,楷书式微,再难呈现唐楷精义。

  曹志明在苏州沧浪亭写生

  曹志明正是从楷书的转承启合中,找到了钥匙,破解了密码。他书写的楷书,不乏魏晋风骨,不缺唐楷法度,不失宋人飘逸,于芸芸众生中脱胎换骨,于千人一面时特立独行。

  从连年举办的曹志明《国学经典》书画展作品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小楷《论语》全篇,还是《道德经》长卷,乃至《金刚经》册页,曹志明既是在抄录儒释道经典著作,又或是将自我千锤百炼,握管的手指出茧成瘤,书写的文字破墨百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同是苏州人的中国书协顾问、清华大学教授言恭达先生这样评价曹志明的书法成就:志明出于对中华文化深深地挚爱,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书法艺术作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泥金重彩工笔《群仙祝寿图》▲

  长期以来,他的书法实践构成了他的生活审美实践和生命体验。他将艺术的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融合,在书法文化视野的开拓上,留下了宝贵的足迹。

  就艺术本体价值来说,他书法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守正、崇文、求净、善变。他从传统书法的正脉切入,走大道,行正路,构成了他作品的气息高雅、意蕴深远、精美淳淡、清逸平和的艺术风格。他注重艺术中的文化,生活中的学问,终于在艺术创作上,收获了可喜的成就。

  在曹志明的画室里,有一幅行草座右铭——抱义守仪,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将内心坚守抒发得淋漓尽致,尽管是旧作,确不乏新意,五届展览中,观众都可以在字里行间、肆意笔墨中,窥见一斑。

  曹志明与恩师费新我先生

  都说字如其人,曹志明当过兵,当过记者,从事过这两种职业的人,一生执着。1987年,曹志明的书法作品,代表全军十人作品之一,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展览结束,曹志明回苏州探亲,探望恩师费新我先生,费老语重心长地告诫:一个书家,只有不断求变,在变化中获取能量,让艺术之光永远照耀自己。也是从那时起,曹志明以书法之功,徜徉于水墨之间,着力于中国文人画的学习和创作。

  2019年的农历大雪,曹志明创作的巨幅青绿山水画《祥瑞图》悬挂于中央国家机关会议室,作品宽440cm,高550cm,历时百天完成。60只仙鹤翩翩起舞,翱翔在青山绿水间。

  自从唐朝诗佛王维开创中国文人画一脉,后起诸家无不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倾倒。尤其两宋时期,文人画创作迎来“最美时代”。宋朝历代帝王均热衷于文艺事业,他们开创的“院画风格”,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画的审美。尤其那位“输了帝国却赢了美”的宋徽宗,将自己独特的美学深深烙在宋朝的时代脉络中,稳坐“艺术皇帝”的宝座,历千年而不动摇。

  ▲ 纸本工笔重彩《水月观音造像》125×125cm ▲

  ▲ 纸本工笔重彩《普贤菩萨》125×125cm ▲

  从北宋画院到南宋画院,其风格演变历经多方面的因素。南宋画院的留白,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非常惊人的成就。“笔墨少,留白多”的前提,必须以精准的几根线条,去启发观者无穷的想象、去感染观者无边的情愫,这样的画风,直到今天而长盛不衰。

  当然,文人画的最大特点在于清雅。而对于宫廷而言,仅仅只是清雅未免寡淡,于是,王希孟的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在写意之间,更多融入工美意向,成为青绿山水画的引领者。一直到了南宋的二赵(伯驹、伯骕),让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彻底固化了“中国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的铁律,以至于后来的淡彩和浅绛山水,才慢慢映入世人眼帘。

  曹志明与实业家夫人杨杰女士在谈论紫砂艺术

  到了明朝,青绿山水画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山水画家,画法不断推陈出新,使青绿山水这一传统题材得到长足发展。代表人物就是“明四家”的仇英。

  400多年前,仇英创作出《清明上河图》,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比,更多了一分市井和通俗。其画风采用青绿重色方式,描绘明代苏州城的社会生活情景,画中人物超过两千,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工整细腻,色彩鲜艳,典雅清丽,工而不板,细而不繁,妍而不媚。

  这件作品,作为辽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出,8年后在辽宁博物馆再次展出。曹志明携夫人专程前往观展,再也不愿失去与苏州先贤对话的机会。人群攒动,争先恐后。曹志明在静静地观看画中每一处细节,不时拿出高清相机拍下心中所念。曹志明的青绿山水《中国名楼》系列作品,就是在此次观展后创作而成的。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何家英先生对于曹志明的创作予以评价:历史上“吴门书画”走出过众多艺术家,也引导着志明向传统讨学的执着之心。我对吴门文化有着别样情感,从园林到乡俗,从昆曲到书画。因为精致,才引来无数关注目光;更因为传承,才涌现出众多文化士子。志明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分子,他热衷公益,在书画文化推广中,组织策划了许多公益活动,我和他就是在公益推广中,相熟相知的。

  从2014年开始,时任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秘书长的曹志明,着手策划和组织CCTV书画系列公益活动,一大批有志于公益宣讲和文化推广的著名书画家,走基层,送温暖,为全国中小学书画爱好者传经送宝。与此同时,曹志明先后为苏州沧浪区42所小学的40名语文老师,捐资专题培训书法课堂教学、两次捐资并亲授故宫学校小楷班,参与中国书协为全国中小学组织的“翰墨薪传”培训工程,作为中华书局特邀研究员为全国150名优秀教师开设小楷辅导班等。

  苏州的同学们祝贺曹志明书画回乡展览成功举办

  与著名画家史国良、何家英参加公益活动

  曹志明辅导青州少儿书法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多次为曹志明《国学经典》书画展发来贺辞贺信,他指出:近几年来,传统文化一直是一个理论热点。习总书记对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反映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出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因此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文化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共同承担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曹志明《国学经典》系列展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从苏州博物馆的“山水乡愁”,到青岛画院的“御风扬帆”,曹志明连续五届的《国学经典》书画展,经受了洗礼,获得了赞誉。志明告诉记者,未来五年甚至更久,这样的文化传播还将继续下去。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