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司法

未成年少女误入歧途,检察院出手了!

时间:2025-01-22 14:35:12 来源:中国宪法传播网 作者:李佳芳

未成年人触犯刑法

  要如何重回正轨?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

  独立意识较强

  容易形成不成熟的主见

  和家长发生激烈对抗

  这时如果家长

  全面打击或放任不管

  亲子之间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

  一不小心

  青少年就可能误入歧途

  ······

  2023年9月,未满16岁的少女小思(化名)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后,产生了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念头。但受年龄所限,小思很难找到工作,这样的窘境,让小思被一些不法分子给盯上了。

  为了赚取生活费用,小思在他人的介绍下误入非法场所,后来公安机关打掉该窝点,将相关人员抓获,小思也回归了家庭。

  但对小思来说,这件事并没有画上句号。她是否真正意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性?是否有再次误入歧途的可能?她和家长的矛盾又能否化解呢?

  2024年4月,南山区检察院在开展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工作时,通过使用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筛查时,关注到了小思。

  在检察院的安排下,司法社工联系上小思和她的父母,并上门对他们做思想工作。经过多次耐心沟通,小思父母和小思本人最终同意接受干预。

  根据小思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等,检察官和司法社工为小思建立了个人观护档案,并制定了详细的干预计划。

  一方面,对小思进行心理疏导,并开展法治教育、性安全教育,帮助她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每周与小思进行远程视频,了解她的变化,并与她父母及时沟通,帮助化解一些家庭矛盾。

  经过6个月的心理干预,小思逐步认识到此前行为的危害性,她的父母也学会了和孩子多沟通,最终小思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拾了生活信心。

  小思的经历

  可以说是南山区检察院

  运用大数据模型分级干预

  精准帮教罪错未成年人的一个缩影

  那么这个模型究竟是什么呢?

  林婷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通常是由轻及重、逐渐恶化的,一旦错失最佳矫治教育时机或者干预措施不当,他可能实施更加严重的犯罪行为。然而,低龄未成年人实施轻微违法行为线索多为公安机关所掌握,检察机关能够从办案中发现的线索较少。

  为了拓宽线索来源,我院联合区教育局、民政局、团区委等部门,整合多方力量,并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以数字化方式大量获取并筛查出罪错未成年人涉案线索,联合主办民警、司法社工共同开展临界预防工作,及时纠正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行为偏差,防止罪错行为再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目前这个模型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林婷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  截至今年1月,在前期公安机关提供的3700余条数据的基础上,我们筛选获得了一批临界预防线索,通过线下筛查,最终将其中22个未成年人确定为临界预防观护对象。我们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评估、法治教育,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对其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

  在模型推出的22个案件中,目前已有4名未成年人继续求学,8名已满16周岁未成年人稳定就业,临界预防效果突出。‌

  法律是每个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神”

  也是他们青春的引路人

  帮助未成年人回归正轨

  需要案件专业化办理

  与社会化帮教无缝衔接

  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