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收入超88亿元、演出超2000场、大型会议会展140余场,旅游市场和会展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和社会治安的保障。
2024年1月10日是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西安市公安局浐灞分局交出过去一年的平安答卷,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9.85%,公安“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事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平安景区擦亮西安窗口,暖心警务会客厅、智慧安防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赋能提升社会治理,浐灞公安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让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旅游收入超88亿元,景区游客背后的平安密码
过去的一年西安浐灞国际港《无界·长安》《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演出2288场,接待游客超2千万人次。为确保游客安全,浐灞分局会同文旅、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景区组织防火、突发事件处置、大客流应对等演练和日常监督检查防患于未然。
去年国庆期间,外地游客李女士带孩子来西安,坐出租车到华夏文旅度假区游玩,忙着照顾孩子的她挎包却丢了。着急的她向执勤的旅游警察求助,在警方协助下很快就联系到司机,找到了遗落在车后座的挎包。
这是浐灞分局推动旅游景区警务前移的一个缩影,通过采取在旅游景区设立“暖心警务会客厅”常态化值守巡逻外,公安机关还针对旅游旺季和节日期间景区治安特点,强化对非法经营、强买强卖、违规倒卖门票、“黑导游”等市场乱象的动态整治和综合治理。
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公安助力会展经济发展
“售票的专业展可能会有倒票的不法行为,免票的消费展可能会有流动摊位和消费纠纷,车展展品体积大且有试驾活动,动漫展年轻人多场外聚集时间长……”浐灞分局治安大队民警魏康表示,2023年为确保西安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展会活动140余场,参展观众258.5万人次的安全,公安机关与多方机构对接安全事宜,针对展会不同要求和特点,提前排查安全隐患,一展一安保方案,因展施策。
目前,陕西正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围绕西安浐灞国际港支柱产业的会议会展业,浐灞分局制定并向社会公开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五项为民服务承诺,内容含盖维护平安稳定、审慎打击经济类犯罪、优化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景区安全管理、提升社会安全防范、加强完善技防体系建设等方面。
一项大型活动审批手续,主办方需提前20天准备资料提交申请,如果不齐全,最少要跑2至3次才能办好手续。浐灞分局开通预审电子邮箱,公布联系电话,一张表格让大型活动申报所需事项一目了然。“公安机关这项措施为我们企业节省了经营成本,赢得了运营推广时间。”陕西蓝装丝路会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冬梅说。
对外公布服务措施,得益于浐灞分局每季度、派出所每月定期组织各界代表走进警营,倾听各界的意见建议。领导干部与企事业单位、服务对象、普通群众等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征集有效意见10条,安排逐条落实,助力企业在良好的营商环境下发展。
对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黑恶犯罪、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经济犯罪,浐灞分局保持零容忍态势,定期向企业发布安全防范预警提示,常态化开展企业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全年侦办经济类犯罪案件6起,打击处理11人,未发生强揽工程等影响营商环境的涉恶类案件。
科技赋能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去年11月22日,市民马女士因为购房纠纷和他人产生矛盾并报了警,因为警情涉及民事纠纷,双方对于法律问题争执不下,随后通过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律师在线解答了双方存疑的法律问题,也指明了解决纠纷的途径。
“没想到这么个小玩意,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对于“穿警服的副书记”社区民警陈大本拿出的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马女士对它的功能赞不绝口。目前法律服务自助终端已受理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45起,提供免费咨询23次,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浐灞分局还通过与未央法院设立“诉源治理共享驿站”,“警官+法官”协同联动,开展诉源治理,形成行政调解现场进行司法确认,打通了群众法律求助“最后一公里”。不仅是纠纷类警情线下分流,公安机关将110报警服务台和12345市民热线通过建立非警务警情分流联动机制,确保群众各类诉求得以解决。
科技的运用,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手段、新思路。在浐灞分局指挥中心,民警正通过公共视频对社会面开展巡视。“高峰期时段,我们会侧重巡查学校周围和地铁口的治安情况,夜间将重点放在夜市、城中村、背街小巷等治安复杂场所和防范薄弱部位。”指挥中心负责人贺立群说。
位于浐灞的“菜心心”,坐拥33平方公里辖区面积,负责几十万人口治安的广运潭派出所,仅仅靠一百来人的民辅警来管理是不行的。以“香湖湾一号”为例小区内布建的智能门禁、车牌识别、访客登记信息自动采集,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来过留痕”,通过高科技的应用,居民院落的治安防范能力得到了提升。如今向这样的智慧安防小区在分局辖区已经开通运行93个,盗窃等传统侵财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41.9%。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