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文学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悬挂在四川眉山三苏祠门口的这副楹联,既道出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也暗含着古往今来

2022-06-16 10:06:50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符合现代审美的形态“活”起来?这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当代价值,用贴近当代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方式,与当代受众产生共

2022-06-15 14:39:09

 陈子龙,初名介,字卧子,松江府华亭县人。他是明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誉为“明诗殿军”,又被称为“明代第一词人”,曾与张溥等人共同组织复社

2022-06-14 09:46:19

  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除了我们都熟知的《论语》外,也别忘了《孔子家语》。过去许多学者怀疑这是一本汉代人伪造的书,但随着简帛文献的问世与研究,它的真实性越来

2022-06-13 14:15:57

  祸福之始,皆有端倪。在事情刚露出一点苗头时,聪明人能看到它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危险还没有形成时,聪明人已经提前避开了,是谓“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

2022-06-13 14:15:08

  砚台是古人须臾不可离的文房用具,产生了许多名砚及记载名砚的砚谱。《西清砚谱》是清代乾隆年间记录宫廷藏砚的一本书,其中有多方苏轼砚台,图2为苏轼结绳砚,图3为苏

2022-06-10 10:48:57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积劳成疾,27岁英年早逝。王尽美饱含战斗激情,谙习音律

2022-06-09 09:36:18

  “宋韵”是一个界定于宋代的文化美学概念,意在统括提挈两宋历史的本质,并区别于古代其他时代如唐代。  “韵”是中国艺术与美学最虚灵的关键词

2022-06-08 09:24:01

  蝉鸣声声,日光灼灼。夏日不约而至,我们也迎来了“六一”国际儿童节。童年可谓是人生的底色,冰心就曾说,“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的刻划在他的人

2022-06-06 10:09:31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除了世所皆知的戏曲创作和宦旅生涯,以教化人也是汤显祖重要的人生经历。在徐闻、遂昌

2022-06-02 13:55:56

  《诗经·卫风·淇奥》有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自古文人比德于物,“竹”是君子挚爱的植物,也

2022-06-01 12:28:54

  “拟史”批评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以“史”的视角观照其他作家作品,表现为将作家作品比拟为史传进行阐释与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l

2022-05-31 12:00:54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