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小镇

小镇纪实 | 传统古镇如何实现现代化新生?

时间:2022-09-30 15:24:10 来源: 作者:

图片

  图 片 |湖州南浔供图

  出 品|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为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浙江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线,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为抓手,探寻美丽经济的实现路径,提出要依据独特的自然风景、建筑风貌、节日风俗、特产风物、餐饮风味和人物风采进行打造。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通过走访杭州余杭径山、宁波象山石浦镇、温州泰顺泗溪镇、嘉兴桐乡乌镇等20个风情小镇,形成《共富路上——浙江旅游风情小镇发展纪实》一书。

图片

  本书收录了20个乡镇,通过展现其创建亮点和特色风采,展现浙江乡镇发展新貌,为各地发展乡镇经济提供决策参考,进而期待更多有志青年阅读此书后,能投身到乡镇的建设中去。

  湖州南浔:

  传统古镇的现代化新生

  南浔,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自1252年建镇以来,这里就有“耕桑之富,甲于淳右”之称。近代,南浔商人最早接触世界,将西方文化融入到传统之中,营造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现代,南浔在保护好传统的古建筑、旧传统的同时,也勇于拥抱现代化潮流:建设智慧景区,打造“水晶晶女孩”IP,举办“虾客大会”…… 南浔凭借其独特的历史遗产和现代化元素,被评为“全国5A级景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文明城镇”“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等称号。

  如果想要在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寻找一座清幽的水乡古镇,并非易事。但南浔,必不会让人失望。

  相较于其他热门古镇,它没有那么深厚的商业气息,拥有更多的生活气息。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在南浔,时间仿佛被锁定在明清时期。它拥有的,不仅是那专属于古镇的黑瓦古檐,在白墙灰瓦的中式建筑群中还有红砖小洋楼、克林斯铁柱头、舞池等西方建筑元素。

  中西合璧是南浔古镇最大的特色。事实上,这一风格不仅在建筑上有所体现,在现代南浔的发展脉络中亦有迹可循。在这里,你能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而南浔传统的留存,离不开各方的坚守与科学的开发。今天,还能看到悬挂在张石铭旧宅二楼的花窗上,当年从法国进口,现已成世界绝版,估值一两黄金一块的蓝晶刻花玻璃;装饰有花岗石罗马柱、法国进口花纹地砖、拱形门窗、壁炉的刘家洋楼“红房子”;共有四进、244个房间,极尽砖雕、木雕、石雕之精美,号称“江南第一民宅”的张家故居……走在南浔古镇,人们从这些百年前的陈设、建筑中依稀还能感受到当年浔商富可敌国的气派。

  “我小时候南浔是这个样子,现在还是这个样子,没有变过。”离家求学工作二十余年,近来返乡创业的张惠说。张惠从小在古镇上长大,搬家前全家住在有140年历史的南通街142号的老宅子里,对面就是张石铭故居。

  南浔能保持完整的古镇风貌,离不开各方对南浔传统元素的守护与坚持。

  古镇的保护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80年代开始,各方主动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当时南浔已经是一个工业重镇,垄断了国内三合板生产和销售,经济实力强,市场化走在全国前列。

  如何克制商业开发的诱惑,对古镇妥善保护,这对当时的南浔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物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可再造,一旦损毁或利用不当,重新建造的只能叫仿古建筑而不是文物。”南浔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李彦说。当时南浔人形成了共识,一定要把南浔古镇的文物保护好。

图片

  近年来南浔秉持“没有想好之前坚决不动”的原则,不断深化对古镇的保护探索。

  2011年,南浔区成立古镇管理委员会,系统梳理古镇房产、古建筑、居民等情况,形成翔实数据库,此后编制《南浔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大运河南浔段遗产保护规划》《南浔古镇部分历史水系修复项目》等规划,并于2016年启动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从优化空间布局入手,促进古镇整体性保护。

  随后,当地对古镇237处传统民居、名人故居、园林古桥等历史建筑集中进行保护性修缮,还展开区域整体水系与生态修复,重现古镇内运河与市河“十字相交、外环内通”的历史水系风貌,还原古镇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乡特色。

  为了全面整理复兴古镇人文,当地还成立了南浔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南浔学研究会”等研究组织,30多位院校专家与地方学者先后出版《南浔丛书》七套27本,以及《南浔近代园林》《南浔名人》等单本书籍60余册。

  南浔当地人也主动参与对传统的保护与传承,郑兴宝和郑宗南父子相继成为嘉业堂藏书楼的管理员,每日日常巡查,为雕版建档、古籍修复,三十余年如一日,做着寂寞、单调的工作。

  “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郑家父子这样几代人传承的努力,汇聚成让古镇元素得以完好保护、文脉得以连绵赓续的力量。”陆剑说。

  南浔古镇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古色古香又中西合璧的静态建筑,更在于这个小镇最原始的那份朴素感。

图片

  古镇开发二十余年,南浔古镇一直坚守自己的个性,摒弃其他古镇商业化气息浓重的开发模式。直到今天,不少居民还住在古镇上,保留着上个世纪以来的生活习惯。镇上居民不紧不慢的生活方式,也成了游客眼中的一景。

  镇上的居民张惠用“安耽”(南浔方言)来形容南浔人的生活。每天,当地人为了吃到最新鲜的食物,清晨、傍晚要去两趟菜场。菜价很便宜,两元可以买一斤蔬菜,景区里有不少开了近二十年的面馆,当地人也常去吃,当地特色的“双交面”有鱼有肉,满满一大份,只要九元一份,十年没涨过价了。

  离开南浔近二十年,张惠说:“回来发现,南浔还是南浔人的南浔,这感觉很好。”

  目前,南浔古镇仍然有7300户、20000人原住民生活其中。早在2000年,出于古建筑保护的需要,南浔政府将镇上愿意搬迁的居民集中起来,通过置换的方式,用景区的老房子换新区的小套房,迁走了一批人。目前留在景区的大多是对古镇怀有深厚感情,上了年级的老居民。

  南浔在古镇开发和保护中,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原住民有权利、条件享受现代生活,在家中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

  民居老旧破败,当地统一进行外墙装饰,依据每幢民居的进深,门额的装饰以及河埠的样式进行专门布置;为了方便老居民左邻右舍欢聚畅谈的需要,在古镇改造中当地还特地保留了栏杆椅。

  近年来,古镇上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也不断完善,不仅保证了古镇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也为当地人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相传为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为孙媳陪嫁的100个丫鬟而建的百间楼,今天已经变成了一条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商业街,当地小吃、特产、古玩、民宿等各色店铺开在其中,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带来方便。

  现在,游客们坐着摇橹船穿过一座座月牙般的拱桥,能看到河两岸的店铺里老板掀开蒸笼升腾起的蒸汽,街边凳子上摇着蒲扇,眯着眼睛的老人,挑着刚采的蔬菜走在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上的的男子,听着导游低声讲起这座水乡古镇的变迁,偶有不知哪个院子的打鸣的鸡叫……

  游人们在船上看风景,居民们在岸上过日子,古镇的日子岁月静好,时光很慢。

  今天,更多的游客来到南浔,不仅仅是被百年前富商聚居的低调又奢华的古镇所吸引,还有那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古朴典雅的江南村落。

  近年来,南浔镇以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各个村庄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结合自身特色,大力发展水文化、渔文化、菱文化,留住稻香蛙鸣,重构乡野记忆。

  永联村打造“一自然村一品”,挖掘每个自然村的品性,让村庄环境更加高质量;神墩村瞄准“温泉乡村”定位,吸引温泉度假项目入驻;灯塔村狠拆温室龟鳖棚,“黑烟村”成为省森林村庄;兴隆村则做起生态农业文章,蚊帐大米、有机果蔬等畅销长三角……

  在计家兜村村民沈兴发的家后院的道路两侧,渐次种植了紫薇花和红叶石楠,彩绘的旧轮胎点缀其中,别有一番野趣,后院被红砖围砌,里面种满了农家小菜,中间的小路干净清爽,形成一幅自然、雅致的农家风光。

  然而六七年前,这个后院还出了名的“脏乱差”,到处杂物乱堆,人们都不愿意往这里走,沈兴发介绍。

  2016年,计家兜村申报美丽乡村并成功后,村子又开展美丽乡村提质扩面,“精雕细琢”乡村环境细节,不断完善乡村配套设施如今,整治村庄的村容村貌。

  整治后,村庄呈现一幅“白墙黛瓦绿树,小桥流水人家”,如画亦如诗的景象,村里的好景致迎来了寻芳揽胜的游人们。

  计家兜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如今在南浔,一个个美丽乡村正纷纷绽放,如辑里村融合丝绸、农耕、传统技艺等多个元素打造特色美丽乡村;息塘村举办“采菊东篱”旅游文化节依靠百亩菊花田打造自身文化名片……“乡村+休闲”“农庄+游购”的乡村度假“慢游”模式受到了游人们的欢迎。

  在辑里村湖丝博物馆,各类传统农作工具、艺术品以及其它有文物价值的物件一一陈列,吸引了游客们驻足。“每天客流不断,如今这个博物馆可是我们的招牌了。”辑里村村民乐呵呵地说。

  一个小镇若想在游客心中拥有姓名,不能仅靠“吃老本”。利用技术加持,打造智慧景区,让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使南浔从“千镇一貌”中脱颖而出。

  2018年来,来到景区的游客只要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获得买票、身份验证、线路推荐、语音讲解等智慧化服务,只要打开一键智慧导览系统,在手绘电子地图上就能轻松找到景点、美食、购物点、停车场、厕所等位置。

  据南浔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浔古镇依托手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App等多种途径,能为游客提供掌上一站式、智能化旅游综合服务。

  游客可通过刷脸验票的方式,无阻拦地畅游各个景点。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过去,一名游客通过检票口验票进园大约需要5秒左右的时间,碰到节假日高峰期,耗时可能更长,人工验票效率很难满足现实需求;而现在一名游客录脸所需时间在2秒以内,刷脸入园1秒即可,入园速度大大加快。

  此外,南浔古镇景区还打造了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将景区内整体人流量统计、人流量分布、门票销售额、景区周边交通数据情况等生成可视化数据图标,便于管理者调控人流策略,确保景区正常运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南浔景区负责人说,接下来南浔古镇还将布局5G、VR/AR、人工智能等先进领域,积极开展5G+直播、AR+历史人文、AI智能机器人等常识,让游客获得“沉浸式”互动体验。“智慧化景区可以更好地整合景区资源,取长补短,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让景区风景更美,让游客游兴更浓。”

  在利用数字化提升游客服务的同时,南浔古镇也积极打造新业态、新模式,争取在一众古镇中凸显自身特性。

  面对当前古镇共同面临的年轻游客群体不足的问题,南浔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时下最火的“偶像团体”,打造《水晶晶南浔 水晶晶女孩》这档青春偶像励志竞演节目,选拔出5位“民间探浔官”组成了“水晶晶女团”,通过年轻人的视角挖掘南浔古镇文化,向更多年轻人传递“水晶晶南浔”的文化价值。

  节目在抖音、西瓜视频和今日头条等多平台进行联动传播,将南浔的餐饮文化如定胜糕、熏豆茶、三道茶,小桥流水建筑以及水乡婚礼等民俗特色文化,通过节目嘉宾体验展示和短视频热度发酵,“水晶晶南浔”的城市品牌形象成功破圈。

  南浔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这档综艺,进一步激发了古镇对年轻人群的吸引力。”

  当前夜间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南浔也以“夜间经济”为出发点,打造一批更系统,更具有层次的产业结构,即为游客提供一批“吃穿住用行游购娱乐”全方位的选择。

  夜间经济绕不开夜游,南浔古镇内部水网密布,夜晚游客们可以坐着摇橹船,来欣赏沿河的风景,有着其他景区难以比拟的水乡优势。

  南浔当地对河道两岸的古建筑进行修饰,聘请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灯光艺术总监李全胜担任设计师,组合运用数字投影、舞台灯光、激光、雾幕及水帘效果等手段,打造多媒体表演。

  游客们在樯橹声中缓缓前行,感受着夜晚的水乡月色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周边建筑上令人惊叹的数字投影,从图像中了解本地人日常生活、龙舟比赛和传统婚礼等习俗。

  古镇还以“吃”聚人,让古镇的夜晚更热闹起来。

  南浔有着万亩“稻虾”小龙虾养殖基地,当地的龙虾个大黄多,肉质紧实富有弹性,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去年南浔举办第一届虾客大会,并加入集市的元素,开展“浔梦环游”主题夜集市,以“吃”聚人气,以“购”“娱”增体验,进一步升级古镇游玩购物娱乐业态规模。

  在保证游客体验感的同时,古镇也着力提升其他配套服务项目,提升古镇周边酒店民宿的数量、质量,加强夜间的安保措施,增加接驳车船的数量等。

  来自杭州的汪女士就是去年被引入的民宿主之一,她在古镇上开了一家以茶道为主题的民宿“南浔净叶轩茶”,在民宿的对岸,她还开了一家茶馆。据她介绍,“晚上来茶馆的游客和当地人特别多,大家边赏夜景,边喝茶,边聊天,都很享受。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