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演艺

六百年老昆曲登台三百岁古戏楼

时间:2024-12-16 09:54:41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星辰

  记者 王润

  婉转动人的水磨调,回荡在古朴典雅的古戏楼雕梁画栋间;杜丽娘与柳梦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经典故事,让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百戏之祖”昆曲在经历三百多年岁月的“中国戏楼活化石”中再次焕发别样光彩。本月16日、17日,北方昆曲剧院溯源故宫古籍经典、历时两年多倾心打造的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在正乙祠戏楼首演,带给观众穿越百年、情牵古今的非凡艺术享受。

  深挖故宫博物院文献

  契合清代宫廷风格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220号的正乙祠古戏楼,始建于清康熙六年。由北方昆曲剧院名角邵天帅和青年演员王琛主演的这版宫廷风格昆曲《游园·惊梦》深挖故宫博物院的古典文献资料,从服饰的复原到唱词的考据,都力求与清代宫廷的戏曲形态相契合。剧中服饰款式、色彩配搭、纹样图案,均取材于故宫所藏的明清服饰档案,特意定制的“重工满绣”服饰尤为引人注目。演员身上绣着缠枝莲、折枝花的华美服饰纹样,不仅是昆曲美学的象征,也是文物活化的经典案例。

  烟雾缭绕之中,戏楼如梦似幻,将观众引入汤显祖笔下至情至性的《牡丹亭》中。整个演出巧妙发挥了正乙祠古戏楼的空间特色,将人世与仙境、现实与梦境,通过楼上楼下、台上台下的多重空间布局予以展现。杜丽娘在丫头春香的陪伴下袅袅婷婷走下舞台“游园”,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如同身在姹紫嫣红的花园当中;梦境与现实之间,杜丽娘与柳梦梅深情款款,彼此之间涌动着诗情爱意;二楼戏台伸出一盏引魂灯,引领观众的视线穿越楼层,欣赏“胡判官”与“小鬼”淋漓尽致的表现;众花神登场更是极具仪式感,美轮美奂,营造出姹紫嫣红的梦境世界。

  剧本重构传统文本

  服装与道具极其精致

  据该剧导演张鹏介绍,正乙祠古戏楼宫廷风格版《游园·惊梦》汇聚业界众多顶尖主创,在传统昆曲《牡丹亭》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不仅剧本在传统文本基础上进行了重构,专注于讲述杜丽娘梦中的故事,所有台词均源自原著或汤显祖原话,同时寻求当代表达,突出了杜丽娘对人生理想和爱情追求的歌颂,使主题更加深刻,并与现代观众产生共鸣。

  在舞美布局上,该剧充分利用正乙祠古戏楼的多层构造,通过舞台调度,将演员、花神、天上、人间、地府等人物与时空区分,呈现出多维度的舞台空间。在这方“活态文物”之中,舞台不再是单一的表演空间,而成为古今对话的文化场域。

  剧中精美的服装特邀故宫学者、文物专家张锐结合文物研究进行设计,全部采用手绣真丝面料,历时8个月在苏州剧装厂制作完成,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不仅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多款服装华美讲究,剧中12个月的花神、四季花神和闰月花神,均按照宫廷穿戴制作服装。道具也极其精致,如花神手中的法器均用玉石宝石制作,采用宫廷宝石花的非遗工艺,极为考究。

  “文物+戏曲”

  引发当代观众共鸣

  这种既尊重传统昆曲艺术精髓,又融入现代审美和当代表达的“文物+戏曲”活化方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有观众感叹道:“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正乙祠看出昆曲。在三百多年的双层结构古戏楼里看戏,舞台效果实在是太美了,仙境也不过如此!尤其宫廷风格的《游园·惊梦》,服装道具都是从故宫复刻而来,真的被极致的中国古典美学震撼!”

  明年2月15日至16日,《游园·惊梦》还将登陆国家大剧院进行剧场版演出。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