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歌剧院建院的那一刻起,拥有自己的剧场、实现院场合一就是一代又一代歌剧人的梦想。这个梦想,终于在这一代歌剧人手中圆梦成真。位于北京市东二环的中央歌剧院专属剧场日前正式落成,即将投入使用。
今年是中央歌剧院建院70周年。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剧院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文华表演奖等100多项国家级奖项,创排了《图兰朵》《茶花女》等100多部世界经典歌剧,创作了《玛纳斯》《萧红》《道路》等几十部优秀的原创歌剧。不过,从1952年至今70年的时间里,中央歌剧院一代又一代的歌剧人一直有个遗憾,就是始终没有自己的专属剧场。好在,7年前的2015年,中央歌剧院剧场终于破土动工。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一座极具个性、风格独特、在行业里独领风骚的艺术建筑在北京核心区拔地而起,成为北京一座崭新的文化地标。
以前,中央歌剧院的演出都是在保利剧院、天桥剧场、国家大剧院等剧场完成的,现在也有了自己的主场,几代歌剧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刘云志表示:“中央歌剧院剧场承载了几代歌剧人的梦想,是我们歌剧人为之奋斗了几十年、可与世界一流剧场比肩的歌剧剧场,我们是亲历者,更是受益者。”作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中央歌剧院剧场未来将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对外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荣任务,是人民的舞台、世界的窗口、艺术的高地,担负着用文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采、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任。中央歌剧院剧场在机构定位上将体现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同时借助院场合一的优势尽可能多地创排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创歌剧作品,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世界一流歌剧院、国家最高歌剧殿堂、歌剧艺术普及传播的引领者、中外歌剧交流平台、歌剧人才聚集高地”五大愿景。
凤吟鸾吹,中西合璧,集美学和声学之大成
中央歌剧院剧场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项目,也是一座内外兼修的歌剧艺术殿堂。它不仅外形美轮美奂,内在也是精益求精。剧场东西长约138米,南北宽约56米,建筑总高度47.2米,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剧场设计以“凤凰”作为核心立意来诠释建筑内涵主题,“凤凰”元素的设计着整个建筑、环境及室内空间的美学形态。其中,剧场门厅外的18根28米高的立柱,扭转角度各有不同,如同凤凰尾羽有灵动之感,又如音乐旋律之美;椭圆形观众厅,螺旋放射,如同凤凰腾飞时洒下的音乐光芒。剧场色调以金黄色为主,内部金黄色与红色相交织的色系组合展现了中国文化元素与符合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理念。总高6.5米、直径4.5米的穹顶吊灯,加上金碧辉煌的四壁内饰,置身其中极具观赏歌剧的仪式感。
中央歌剧院党委书记郑起朝介绍,剧场文化要素中西合璧,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与文化自信,剧场门厅外立柱既传承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柱式的风格,又加入了“凤凰”设计理念,包厢及观众席天花板采用盛唐神韵的宝相花为装饰主题,遥相呼应、珠联璧合。
剧场的建设既要挑战建筑外形超高、大空间的设计,又要规避地下错综复杂管线的影响,施工难度极大。该项目先后荣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质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奖项。据项目总包单位负责人、北京城建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邢鸿雁介绍,剧场建设是践行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绝佳实践,是为打造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所做的应有贡献,项目具有狭、大、高、繁、异、险、新7个特点,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借鉴了国家大剧院等文化设施的建造经验,剧场建筑面积仅有“鸟巢”的1/3,但每平方米的用钢量与“鸟巢”几乎相当,建设时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打造了出色的声学效果和舞台要求。
作为国内首座纯自然声专业歌剧剧场,中央歌剧院剧场建筑声学和室内声学由世界顶级专业机构把关,每道工序、每种材料严格按照声学标准要求,剧场混响时间被严格控制在1.6秒至1.8秒的绝佳范围。对此,刘云志深有感触:“我在舞台上演出近40年,走过许多其他国家建成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音乐厅、剧院,毫不夸张地说,中央歌剧院剧场舞台是世界领先的。目前,剧场的音量、音色、音质各个方面,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达到很好的音响效果。未来,通过更多歌剧、交响乐作品与场地之间的共鸣,相信假以时日,磨合后的剧场音效将更为理想。”
“歌剧是艺术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它对剧院声场有着极高的要求,从专业角度讲,中央歌剧院剧场堪称歌剧院中的歌剧院,这里声音效果非常饱满、清晰、集中,比肩世界级歌剧院,这就是我们梦想中歌剧院的样子。”对于剧场的完美音效,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也深有体会。
“剧场虽然是刚刚落成,但它的声场效果令人惊艳,声学效果比国外很多剧场更胜一筹。”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女高音歌唱家郭橙橙对剧场的音效惊叹不已,期待在这里能有更好的发挥。
国内唯一“楼座+包厢”式的歌剧院
中央歌剧院剧场应用了大量的全新手段,创造多个行业第一。约150平方米的超大乐池可实现120人大编制的交响乐团演奏,是拥有全国最大乐池的专业歌剧剧场。剧场内座位密度小,可满足每一位观众的观演舒适度。值得一提的是,四层至六层的包厢设计,更是体现了歌剧演出服务大众不同审美需求的文化交流理念,实现了与国际顶级歌剧院的标准对接,成为国内唯一“楼座+包厢”式的歌剧院,将为观众带来更加人性化的观演享受。
“剧场有三个特点,一是专业性,它打造了一个完美的声场。二是人民性,中央歌剧院作为国家级院团,承担着让更多人走进剧场、走近高雅艺术,感受高雅艺术魅力的使命任务。按照传统的剧场设置,西方剧场以池座为主,而中央歌剧院剧场设计了49个包厢,除了正对舞台的部分,其余270度都是私密的独立空间,这对观众尤其是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三是对演员的友好性,剧场紧邻北京东二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段,即使在占地面积不太大的情况下,也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给演员,体现了对艺术家的尊重。”中央歌剧院副院长李丹阳表示,作为从延安走来、有红色基因的国家级院团,中央歌剧院有责任让高雅艺术更多地吸引社会大众,在与快餐文化和各种俗文化的竞争中,让高雅艺术占据越来越多的优势。
创演更多精品力作回馈观众
今年是中央歌剧院建院70周年,剧场在这样时间节点落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将充分发挥院场合一的优势,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让更多观众走进剧院,让高雅艺术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用文艺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我们将以国家级院团的使命担当,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讴歌,吹响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以优秀的文艺作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以歌剧艺术为语言,搭建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郑起朝说。
“中央歌剧院几代人盼着有自己的一个艺术殿堂,这个场所不仅是展示艺术的舞台,更是艺术家展示人生的舞台。所以这个剧场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建筑物理上的概念,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不仅是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场所,更是艺术家展现艺术作品、表现艺术才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艺术作品的殿堂。”中央歌剧院副院长、女高音歌唱家么红认为,“剧场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演出制作更多老百姓喜欢的作品,这是接下来我们的一个重大责任。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全体艺术家共同的奋斗目标。”
尤泓斐也满怀自豪地说:“这座剧院为我们而生、为我们而建,是每位歌剧人的梦想舞台,是我们不能割舍的家。在这座承载着先辈希望和期待的神圣殿堂里,我们将怀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力争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回馈给那些热爱歌剧、关注歌剧的朋友。”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