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人的音乐是我们祖先天才的创造,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文明的珍宝。
研究了一辈子音乐,对音乐跨越文化差异、沟通心灵的作用深有感触。
十多年前,我随“守望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走出国门,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
这场演出阵容除了个别戏剧演员,基本上都是来自我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演出的艺术总监,我希望让在场的外国观众感到惊艳,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的认识。我安排的第一个节目是古琴独奏家李祥霆弹奏的著名古琴曲《流水》。所用唐琴“九霄环佩”制于公元756年,那一年李白55岁,杜甫44岁。除了穿越时空的泠泠仙乐,整个剧场鸦雀无声,真的是“掉一根针在地上都能听见”。
第二个节目,是“原生态”的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来自贵州省黎平县小黄村的9个小姑娘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走上台,开口便唱。她们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第一次走出村寨、第一次坐飞机,让她们兴奋不已,她们就像在侗寨廊桥上歌唱一样,用天籁般的声音瞬间征服了观众。
一个是来自历史的悠远琴音,一个是来自深山的赤子之声,天空与大地交会,时间与空间相融,只用这两个节目,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当然,之后演出中那些来自民间的歌手和他们所传承的艺术,尤其是他们上台后那份不加“表演”的真诚,像融冰的春风,入耳入心,化人以深。
紧接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大会议厅里,来自160多个国家的观众齐聚一堂观赏我们的演出,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现场聆听中国音乐。当二胡曲《二泉映月》萦绕在这座庄严殿堂的时候,1000余名观众鸦雀无声,神情肃穆。乐声袅袅而逝之后将近半分钟,掌声才轰然而起,久久不息,似乎是在向阿炳这位中国民间天才音乐家致敬。
除了这两场令人惊艳的演出,我们还去过许多地方表演,所到之处,都是欢笑和掌声,是心灵的相知和相融。不知道有多少外国朋友,通过中国人的音乐认识了中国人,认识了中国。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古人莫大的智慧;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人的音乐是我们祖先天才的创造,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文明的珍宝。
我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年轻时主要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中年之后,才深感自己对中国音乐的无知,开始了专门的学习和研究。中国音乐有数千年历史,真的是浩瀚无垠、博大精深。应该说,过了古稀之年,我才对中国音乐有了一点点认识和了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学习、研究,我才隐约看到一点儿“大象”的模样,才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大格局。
假如只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音乐,我认为是“和”。“和”就是音乐要有不同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刚柔,而“同”则是“以水济水”,假如音乐只是相同声音的不断重复,那“谁能听之”?千百年来,“和而不同”的哲学落实在生活和艺术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的祖先贡献给人类社会的中国智慧。
总结多年体会和感悟,我写了《中国人的音乐》一书,希望通过我精心选择的这25个主题和36首音乐,让读者对中国音乐这头“大象”有一个整体印象。全书把中国传统音乐分成“乐器与器乐”“民歌与声乐”,把近代西方音乐进入中国后本土出现的各类音乐称为“新音乐”。至于书名为什么叫《中国人的音乐》,强调一个“人”字?因为我始终笃信:音乐,是人创造的,是人聆听的,是人的情感与思想的凝聚与升华。因乐可知心,因乐可知人,你懂得了中国人的音乐,也就懂得了中国人,懂得了中国。
(作者田 青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