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宪法·文学

父爱如酒

时间:2024-07-07 11:40:40 来源:中国宪法传播网 作者:孙光辉

  那年的六月,一个农作的季节。是的,又到了收获的时节,农人们总是难掩心中的喜悦。每逢此时的乡下,田间地头总是能看到顶着炎热挂着汗珠的中老年男子。

  那时我大概八岁上下,刚入小学。生长在北方农村的孩子,对于麦子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麦,一个秋种夏收跨越四季的作物,历经严寒酷暑风雨交替,如同孩子期盼着茁壮成长,期待着丰收。每当此时,我是最高兴的。因为要放假了。与待在学校里相比,我是更愿意去麦田里,去河塘里,那里总有新的乐趣等着我去经历。六月对孩子们而言,有经常能喝到的汽水和雪糕,还有吃不完的西瓜,现在想想仍意犹未尽着呢……

  农村的孩子非常皮实,他们不到饭点是不会回家的。每到饭点的村头村尾,总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叫喊声。未成年的孩子,总是要在名字前面带个“小”字的,叫喊的内容大多相似,诸如小蛋儿、小妞儿……什么的,只能按照音色来区分叫的是谁。

  我家隔壁有位老妇人,身形体态在村子里属于肥胖型,她发声如钟,极其洪亮,儿化音极长,能拖半分来钟,像是在唱“歌剧”。遗憾的是,这位老妇人临走也不知道何为歌剧。

  生活在村里的“老客人”闻声后,也会争先抢后的蜂拥而出,总想凑个热闹。一脸谄媚的老狗,带着几只刚满月的小狗,摇着尾巴守护着铁盆。几只胆儿非常大的红毛公鸡围着你,谋划着从孩子的碗里抢一口吃的。

  我是不介意红毛公鸡围过来的,这样我还可以斗一斗它的锐气,总是能吓得它们到处乱窜,甚是有趣。

  农村的天气,早晨还有些微凉。或许是杂草树木较多,挡住了天上播撒的阳光,留下了夜间的寒风。每日清晨,田间的薄雾还未消散,村里的人们就已早早的起床。有的在村口,有的在遛弯,三三两两,伴随着鸡鸣狗吠。

  我父亲内心是个不入群的人。人堆儿的地方,他是不爱去的。而不入群的人,心里多少是要装着点事儿的。他时常会独自地来到爷爷的墓前,静静地待上一会儿。我没见过爷爷,不知道他们爷俩会说些什么,或许是我童年时和父亲相处的样子,使他想起了过去的自己……

  乡下的众多情况下,成年后的子女和父亲的互动都是极少的。幸运的是,我对于儿时的记忆力极好。父亲是个爱早起的人,那时的他,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应该就是赶快起床了。但我大多数时候,是要赖床的。少有的早起,也是不乐意的,无奈受威严所迫。

  父亲让我早起,是有目的的。他会带着我来到农田里,那里除了可以享受沁人心脾的空气,和景色宜人的秀丽,他还得让我跑上一圈,锻炼一下身体。跑步之外,他还会带点嘱咐,说的不多,有个两三句,都是些做人的道理。估计也是怕我听多了弄不明白。

  现在想想,父亲的言辞说教,应该才是叫我早起的真正目的……

  常有人说,父爱如山,厚重且高远。可在我的内心深处,近几年的感受尤其如此,那就是父爱如酒。

  白酒的口味,按照时间的长短,是有区别的。新酒入口,性烈火辣;老酒入喉,绵柔醇香——这像极了父亲严加管教儿时的我和对我成年后无声的关心。

  父亲是位爱酒的人,擅长独饮,不会随意控制酒量。对于酒的品类,他是不挑剔的,或许他能从中品尝到各种口味里不同的生活气息……

  回想那年的六月,父亲时常独自来到田间,依旧靠在地头边的老杨树下,看着金黄灿灿、蓬勃生机、颗粒饱满的麦田,是否如同看到了自己抚养长大的孩子……望着找不到尽头的丰收的麦田,他总想多看两眼,不知他是否想起了他自己的父亲,还是幻想着麦田的尽头,自己的孩子已远走高飞,已志在四方……

  编辑:刘娜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