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火锅爱好者们最喜欢的季节来了。
作为一名在外地工作的川妹子,王洁是川式牛油火锅的忠实拥趸。她所在的小区有一家锅圈食汇门店,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采购一些食材,自己回家煮火锅。十月份以来,她发现这家锅圈门店有不少产品做了升级换代。比如她最喜欢的牛油锅底,不仅在包装上提供了辣度和适用的人数等信息提示,还做出了零添加的健康化承诺。
做出健康化升级的锅圈底料并非只有牛油锅底这一款。目前在售的锅圈火锅底料中,包括川麻小方砖、清油、重庆老炮、藤椒、番茄等在内的多种口味产品,都在近期进行了产品升级,并在包装的显眼位置做出了零添加标识。
作为锅圈加盟商,张永跃近期也发现锅圈门店的健康化产品开始增多,从年初上架“双重有机认证”的有机笋产品,到现在更多的食材,蘸料,底料,饮料做出了健康化承诺——配料表更干净,包装也贴上了各种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
张永跃表示:“锅圈的消费者对品质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健康向的产品上架以后非常受欢迎。比如一款银耳烤梨,配料表只有水、梨、冰糖和银耳,我们宣传起来很硬气。现在这款产品在我的店里销量很不错,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就是对产品品质的最真实反馈。”
从大的趋势来看,消费者吃东西确实越来越讲究了,不单是要吃好、吃饱,追求食品安全,更注重营养健康。随着网络信息的丰富,以及越来越多食品行业科普的出现,消费者的专业性也在提升。以前消费者选商品顶多看生产日期,现在还要看配料表、营养标签,关注产品是不是高蛋白、低脂、低卡,够不够健康。
蝉妈妈智库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功能食品市场规模从1370亿元增长至20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2%。人们在食品饮料的消费中,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不断提升。
国家对食品产业的健康化升级十分重视。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着重强调了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锅圈敏锐洞察到了这一变化,开始在产品上付诸行动。据锅圈相关负责人介绍,锅圈目前在售的全国品中,已经有100多款进行了健康化升级,这些产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陆续在全国门店上架。在过去的一年里,这项工作主要从两个方向展开。
一方面锅圈复盘了已经上架的产品情况,将产品在健康化方向上已经做出的成果逐一梳理出来,并呈现在产品的包装上。
锅圈产品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过去锅圈践行着一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产品观,认为只要用心将产品做好,消费者自然会有感知。但这种直男式的产品理念,并不适合当下信息爆炸的消费环境。
比如锅圈的产品里面有一款产自福建省霞浦县的海带苗,当地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区,锅圈的这款产品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在推出这款产品时,锅圈并没有在包装上做任何的标注。
“消费者对这款产品的品质反馈都不错,但如果他们在购买时就知道这是地理标志产品,肯定会更有物超所值的感觉。现在锅圈意识到,情绪价值也是消费者的重要体验之一。既然锅圈在产品上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那就要尽量让消费者感知到。”锅圈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这款海带苗不仅在包装正面的显眼位置标注了“产自福建霞浦中国海带之乡”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信息,还增加了推荐的烹饪时间,以及推荐的料理方式等方便消费者后续加工的信息。
另一款非常典型的产品是锅圈的高山野生笋。这款产品的原产地是四川凉山以及云南等偏远山区,当地自然条件优越,远离污染,是优质野生笋的天然产区。过去这款产品仅在包装上呈现了“高山箭竹”、“火锅笋片”等笼统的产品名,无法充分呈现产品的品质。
今年,锅圈与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牵头起草了“野生原料及其产品认证技术规范”(CTI-PV01/03-YS-2024),从产地、加工、销售等环节,对野生食材的标准做出了详细规范。在此标准通过之后,锅圈的“野生”系列火锅笋产品,成为了第一批带有“野生原料”认证的食材。
在另一方面,锅圈也在通过加大产品研发,优化现有产品线上的老产品,并不断尝试开发符合当下健康化消费观的新产品。
以锅圈今年推出的儿童系列牛排为例,这款产品不仅满足中国肉业协会发布的《儿童肉类制品通用要求》标准,还在此基础上强化了要求。比如《通用标准》中要求儿童肉类制品应较同一属类产品减少磷酸盐、亚硝酸盐等限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而锅圈儿童牛排则未在配料中使用相关添加剂。在此基础上,锅圈也强化了相关产品的选材和加工工艺,比如原材料采用了牛板腱位置的整块原切牛肉,每块牛排都由工人手工切断筋膜,方便儿童食用。为了使牛排更符合儿童口味,原材料用胡萝卜汁等蔬菜汁进行了静腌。
锅圈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锅圈会进一步投入资金和精力,在产品健康化品质升级上做出更多的努力。“有机、地理标志、富硒、高蛋白、低脂肪、低GI、低嘌呤、清洁配料表等,都是符合健康大趋势的标准。锅圈会通过原材料采购标准的提高,工艺的调整,配方的优化,向这个方向努力。”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