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主 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作品

人性的拷问

时间:2022-04-29 10:45:47 来源:中国宪法传播网 作者:王颖

  ——读王仲刚《中国铁路第一大案解密》有感

  因“五四”青年节前要向青年民警推荐阅读书目,在整理单位存放的重要文献资料时,《中国铁路第一大案解密》(以下简称《解密》)这本书一下子映入我的眼帘。这是郑州铁路公安局原政委王仲刚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是公安部群众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作为一名铁路青年民警,我觉得有必要读一下这本《中国铁路第一大案解密》(以下简称《解密》),了解一下这起号称中国铁路第一大案是怎么回事。

  索性先睹为快,一口气读完《解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全书一共28章,近30万字,起初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冲着“解密”两字去的,6个小时一口气读到25章,“5·10”特大打击铁路流窜犯罪活动专案侦破过程的曲折惊险被一一再现。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流窜犯罪团伙在铁路上大肆盗窃、抢劫旅客财物,甚至抢夺乘警枪支洗劫列车,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岌岌可危,“5·10”专案组临危受命,来自7个铁路公安局的30多名刑事侦查员汇聚中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打击铁路流窜犯罪活动的打击行动。王仲刚作为“5·10”专案的前线总指挥,亲历了案件侦破的全部过程。

  在《解密》一书中,王仲刚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详细记录了案件侦破背后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对一些问题做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在详读了本书中每一章节的细致描写后,深深感到其中不仅仅是精彩的探案过程,更是深刻的探究人性的过程。

  东北籍流窜案犯毕海波一向老奸巨猾,但作者对他和情人小红的爱情片段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一个“坏人”柔情的一面,也立体了这名奸贼人格形象的塑造曲度,让人不禁感慨人性的多维与复杂,特别是对人的评价不能像瞎子摸象一样鲁莽地定性,甚至作者本人也发出了“好人与坏人有绝对的界限吗”的叩问。

  对“江洋大盗”赵喜贵的预审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艰难,贯穿全书的整个后半部分。其中杂糅了亲情爱情在感化犯罪嫌疑人认罪伏法时心理天平中的分量,对赵喜贵的成长过程的剖析,侧面展现了一个人原生家庭及成长环境对其人生道路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最后由专案总指挥王仲刚同志精心设计的宽严处理大会对赵喜贵心理防线崩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整个预审过程呈现出一场警察与犯罪嫌疑人心理较量的强大博弈,从而诠释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黑恶面前,真正的正义不会缺席。作为读者,我感到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在“5·10”专案攻坚时刻,由王仲刚利用业余时间历时两年编剧的彩色故事片《风流警察亡命匪》在全国各影院成功上映。此时,专案正处在艰难的攻坚阶段,王仲刚作为案件前线总指挥,没有心情甚至也忙得没有时间去观影。就是时间上的这个巧合却引起了一些人在背后议论其不务正业,想出风头的非议。面对冷嘲热讽,王仲刚没有理会,而是一心扑在专案工作上。我认为这种非议现象是社会上人心的复杂、人性的劣根的真实再现。这种情况在社会深处各行各业都存在,重要的是面对非议,我们确定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在道德底线之上且并不妨碍他人的自由,而此时只需要坚守初心,不必要在意其他负面的评价,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作者和战友张其刚探讨“宿命论”的片段,写出了作者对“命”和“运”的认知,对“是”与“非”的评判,对人生价值体系的重审,对警察职业责任与担当的诠释,从而会让读者从“道”的层面认清“5·10”专案必破的哲学意义。

  在25章之前,这样的围绕人性的描写还有多处,有的是作者认知到的,也有作者认知范围外尚在思考中的。

  本想是一本铁路大案的曲折艰难破案纪实,但没想到的是越读到最后越令人深发思考。案件的“秘密”似乎解开了,但对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思考的“大门”才刚刚打开,特别是第26章到第28章,万把字的结尾叙述让人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第26章《劫狱》中有一段描写警匪勾结的情节,作者深深感慨“我们在前方打仗,兄弟们可以说拿着命上,人家在后方收钱,从背后打你一枪你都不知道子弹从哪飞来的”。展现出现实社会中“斗争”和“较量”无处不在,“善与恶”不仅仅是摊在桌面上的,还有桌子下面的动作。利益链条是顽固的,是复杂的,是可怕的,人性终究是趋利的,只是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和接受范围不同,一些选择在一个人看来无可厚非,但在另一个人看来却是难以认同。

  第27章《黄河古道的枪声》,赵喜贵的临终感言和毕海波的忏悔革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人是可以从恶变善的,不同的结局说明了人性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及人是有可塑性的。

  第28章《永不后悔》更为有深意,新闻采访的“出头”在前面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座谈会上的表达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真性情的男人,在一些有城府心机深的人看来的“幼稚”却是作者性格中最真诚、最宝贵的部分。年近五十才被擢升,才逐渐进入了人生新的位置和角色。“警察”读“警察”,有着天然的共鸣与共情,特别是作者对从警生涯的总结让人感慨,身为读者的我也感叹,作者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因素,是佼佼者,是时势造英雄,是不可复制的,是他选择了命运,也是命运选择了他,是他对警察事业的无悔付出的结果。

  《解密》一书是一部自传体式的报告文学,该书中有真实的历史事件的重现,记录了一代铁警人前赴后继,为了保障铁路大动脉的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有发自作者其本人对人性及生命价值的深度理解与拷问,这对铁路公安的历史沿革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坐标及参考意义,对迷茫中的青年民警如何定位人生考量价值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王颖,现任郑州铁路公安处宣教室民警,中国铁路文联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散文,其作品散见于《人民公安报》、《河南法制报》、《中原铁道报》、人民网、凤凰网等媒体。
 

责任编辑:刘娜 易芳

相关阅读

本网简介 | 编委会 | 机构设置 | 本网动态 | 会员查询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