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市公安局一万多名公安民警当中,张建芳也许不是最突出的。他既不是这个队伍当中突出的英雄模范,也不是某一级的领导干部。严格意义上讲,他是一个基层民警,一个派出所下面一个中队的指导员。然而最近几年来,尤其是最近他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刑侦机动队》由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出版后,一下子让人刮目相看。不管是在全市公安系统,乃至全省公安系统,还是在河南作家群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我先后读完了他的三部长篇小说,并对第三部《刑侦机动队》反复阅读,还认认真真思考了许多问题。说实话平时很忙,看长篇小说很累,是很需要时间和耐力的。但是他的作品我还是认真看了。究其原因,一个是因为建芳和我同在一个城市,又都是警察,可以说是战友,对他的作品有一种亲切感。后来我们又成了朋友,就更应该看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写的基层民警,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我们的追求是一样的。特别是他写刑警的生活,也是我最熟悉的,尤其是《刑警机动队》更有同感。我当了四十三年的警察,从十几岁开始一直到退下来,可以说一直在当刑警。不管是侦查员,还是科处长、督察长、副局长,还是在政委的位置上,铁道部公安局给我的指示,就是不管调到哪里,也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必须抓刑侦,因为你是公安部十局的刑侦专家。所以建芳作品读起来让我身临其境,很多好像就是我的亲身经历。尤其是,他的三部作品一部写得比一部好,值得看。能写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三部曲的人不多,而建芳完成了,可喜可贺!
张建芳
我琢磨,张建芳的作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当下警察沸腾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建芳是一个基层民警,每天在社区里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打架斗殴,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等等。社会治安复杂,刑事犯罪突出,民警任务繁重,可以说打不胜打,防不胜防。斗争中,涌现出来许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奉献的普通警察,可以说,他们是平凡英雄,还有一些是惊天动泣鬼神的顶天立地的功勋英雄。张建芳从警二十多年来,一方面是作为一个警察在办案,在处理这些案件事件,在维护社会治安,在调解家长里短。同时,他给自己又加了一个担子,多了一个作家的思考。他想用文学作品去歌颂人民警察,鞭打罪恶,张扬法治,去拯救、去救赎那些已经犯罪和可能犯罪的人。一开始,他不怎么会写,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边实践一边读书学习,一边不停地写,不断提高写作技能,于是,就有了他的三部长篇小说《利剑》、《救赎》、《刑侦机动队》,实现了从写通讯报道,写报告文学,写小小说到写系列长篇小说这个跨越。
第一部小说《利剑》写的是基层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和刑警维护治理社会治安和打击刑事犯罪的故事,重点是民警破案的故事。《利剑》主要表现了两把利剑:一把是以廉忠诚为代表的人民警察用法律惩罚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的正义之剑,还有一条线是写一把悬在执法者头上的监督之剑,这两把剑,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监督和有力保障。
第二部小说《救赎》,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度思考。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张建芳看到了许多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些已经违法了,有些已经犯罪,有些人在违法犯罪的边缘游荡。这些人得到了民警和社会的救助,特别是有个不到一岁的小孩被身边的民警收养,他有感而发,就写了小说《腾飞的翅膀》。写这个小孩因家庭原因被遗弃,又被民警救助,让这个孩子重新站起来,像受伤的鸟儿一样重新羽翼丰满腾飞起来。据此,后来就写了《救赎》这部长篇小说,写了警察和爱心人士帮助失足少年成为企业家的故事。对于因为家庭教育缺失,法制教育跟不上而产生的青少年社会问题给予深情的关注,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部小说《刑侦机动队》,顾名思义,他写的是基层刑警队侦查员们的故事。创作的动因是因为他常常为身边的战友们特别是刑警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他还专门到河南洛阳去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采访了很多人,很受感染。他被感动得关起门来一个人泪流满面。他知道,他们不仅奉献的是青春,他们还牺牲自己的家庭,戒掉自己的喜好,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于是就有了第三部长篇小说,以描写基层刑警队为主要内容的《刑侦机动队》。他们为了社会的安宁,为了人民安居乐业,他们默默奉献,不堪重负,面对枪口、面对刺刀也在所不辞。哪怕是不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甚至受到不公的待遇,也无怨无悔。
张建芳想大声呐喊,张建芳想呼吁,想呐喊,想救赎,他想帮助很多很多的人。他想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警察这个特殊群体,多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关爱。于是他拿起笔来呐喊。第二本书《救赎》是最好的说明,真实地反映了他思想深处的这个意念、这个动因。
认真分析张建芳的这三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真实很感人。感觉到不是作家编出来的,而是身边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再通过深入交谈,了解他的写作历程后,我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就是他给自己肩上的担子压得太重了,他把自己的点位定得很高,他把自己的眼光放在平凡中的英雄人物身上。这也许就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使命。
于是,我欣赏。实际上这三本书如出一辙,都反映了他思想深处的这个意念:救赎。
因此,我赞同。
二、鲜活的人物很立体,就像我的战友,就是老百姓身边的警察。
第一部《利剑》的主人公是廉忠诚,他是一个西城派出所的民警,属于廉洁忠诚那种人,善于工作、讲原则、乐于奉献。但是,他不善于和人交际,属于在仕途上只知道低头干活,不抬头看路的那种人,性格有点懦弱,怀才不遇,但是却无怨无悔。这是个别样的人生,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人生。
廉忠诚总是在埋头苦干,在聪明人抬头看路的时候,他还在低头干活,即便是在升迁在即的时候,聪明人在毛遂自荐推荐自己,他却为没把某项工作干好而苦恼。他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也没有被时代所抛弃,也算小有升迁。他坚守着廉洁自律的底线意识,没有因为利益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此,他心安理得,夜里能睡个好觉,更为自己为保护百姓平安幸福而庆幸。
第二部《救赎》主人公叫郑为民,是个美丽、温柔、大方、善良、智慧的女民警,她嫉恶如仇,执法有度,做起事来情中有法、法中有情。情法交融时做的恰如其分。这位女民警的亲生父亲是个犯罪分子,在小说最后部分,民警和越狱的犯罪分子发生枪战,当他明白与民警发生枪战的亡命歹徒是她的父亲时,她没有犹豫,没有彷徨,更没有退却,毅然决然地站在正义的一边,亲手击毙了亲生父亲。十分令人震撼!虽然是一个芊芊女子,但是,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在观众的心目中立下了。
第三部《刑侦机动队》的主人公是郝运来。他的性格比较果敢、执着、倔强,从不向困难屈服。他不只是会武功,身怀绝技,并且在侦查破案上有很多技巧和创新,敢为天下先。同时,他还是个有能力敢于担当的刑侦战线的带头人,对每一起案件都树立必胜信心,不破不休,竭尽全力,直到把疑难案件破掉。他坚持原则,一是一二是二,干板直正。正是这个倔强的性格,宁折不弯,造成人生三起三落,但他义无反顾,克服种种困难,排除万难,最终揭开案件背后的真相,胜利破案,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这三本书的第一主人公都有血有肉,真实而感人,感觉到这就是真实的人民警察。
这不得不使我想起本人的创作经历。几十年来,经常有人介绍我的时候说,这是全国有名的公安作家,他是刑侦专家,他把他自己破的案子都变成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了。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我创作的电影拍过的上映过的八部,还有一部在后期制作当中。创作拍摄了电视剧五部六十八集,其中只有一部电视剧,也就是中央电视台和电影学院联合摄制的六集电视剧《紧急追捕》,陈宝国演我的原型,张国立演我的对手,这部电视剧确实是我的亲身经历,其它的作品都不是我破的案子的翻版。但是,我像张建芳一样,坚持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警营里泡了几十年,说实话无论怎么编怎么写,你都会认为他是真实的,好像自己的亲身经历。这都是因为坚持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根本源泉。我希望建芳能沿着这个创作道路继续走下去,心无旁骛。
三、这三本书都很好看,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很吸引人。
本来,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但是侦探小说应该多一条元素,就是吸引人,就是好看,要让人想看,愿意看,这是侦探小说必备的元素。侦探小说首先要解决好悬念的问题,从小说的第一句话开始,第一章节开始就必须把人抓住。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抓不住人,没有人愿意看,主题立意再好也是白搭。换句话说,就不是一部好作品。这一段话,基本上是全国公安文联侦探文艺分会秘书长,也就是群众出版社文艺分社社长、编审易孟林说的。
权威专家说的,张建芳做到了。
郝运来两次被陷害,都是在案件侦破的关键时候。读者最期待的是把案件破了,把犯罪分子抓住,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主人公却被人陷害了,不能正常履行职务了。陷害也是事出有因的。枪支走火误伤他人,案件卷宗这种失误,后果会很严重。嫌疑人抓住这些个关键点,无限放大,栽赃陷害,郝运来被迫离开警营,不能履行职务。郝运来离开刑侦机动队的时候,这个案件真的搁置了。他的两个副队长有些束手无策,走着走着走不动了,走到了瓶颈。这些情节很揪心,观众在替主人公担心,希望能够还原真相,解除对主人公的诬陷。所以,当真相大白,迷雾揭开的时候,读者为主人公感到委屈,主人公和读者之间产生了共鸣,小说也就更有可读性了。
不容回避,张建芳的写作技巧在不断进步。他说,我以前写小说没有经验,在悬念设置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这部小说写作时设置许多的悬念,让大案套小案,大的悬念里边有小的悬念。让读者看小说的时候,想知道后面的内容,想知道答案是啥。在小说开始时就设置了一个大的悬念,就是银匠为什么被杀,原因是他在解放前得到了一笔财宝,财宝究竟去了哪儿,看到最后了才知道结果。是他的远房侄子阎大鹏把这些财宝都给转移了。为什么阎大鹏一直追杀几个小孩,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了财宝的秘密。当然,这只是张建芳在实践当中自己摸索的经验。
再比如色诱这个章节,犯罪分子王三虎非常的狡猾,买了一个微信号码,冒充并不存在的女子陈婷婷,以谈恋爱结婚为名骗了一个叫赵恒的男人。王三虎又冒充陈婷婷表哥,勾结赵恒骗林小弟,把林小弟从国外骗回来,绑架到黄河滩勒索钱财。这个林小弟深信骗子编造的谎话,不相信民警的良言相劝,变成了个情痴。
你看,扑朔迷离,逢回路转,高潮迭起,不断反转。用我这个老编剧的眼光看,是多么好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或者网剧的情节呀!
四、为我们这个时代立志,是张建芳小说的本质特点。
文学作品让人看了以后,要能够起到鼓舞人的作用。文学作品要成为时代的号角,要催人奋进,要给人力量,要让人看到希望。高尔基的作品就达到了这种境界,他的作品往往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和向往,唤醒读者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从而拒绝鄙视、怜悯与恩赐。所以,文学作品要通过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推动社会的进步。新时代,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法治时代,法治题材文学作品应有促进法治社会不断前行的推动力。这一段话基本上还是群众出版社文艺分社社长易孟林说的。
易孟林社长还说,当年他做长篇小说《抉择》的责任编辑的时候,就是看到作家张平作品里的这个本质特征。《抉择》出版后,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和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张建芳这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各不相同,但是三个主人公他们有共同的显著特点:就是服务人民,忠于法律,对党忠诚。在侦破案件中,他们有欢笑也有眼泪,有胜利也有被冤枉。有意想不到的种种的困难,但是人民警察打击犯罪的职责必须坚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直到把罪犯绳之以法,还社会平安。在日常的处理治安案件和调解群众纠纷当中,他们也往往费尽了口舌,还被老百姓埋怨,得不到群众的理解,甚至被责骂,但是他们无怨无悔。现实生活当中的人民警察工作起来劳动强度大,难度更大。但是无论多么劳累,多么辛苦,无休止地加班付出,超负荷运载,甚至倒在岗位上,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各个警察岗位上,因为他们自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天,就曾宣誓: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忠于党,忠于人民!这就是他们——人民警察的忠诚,更是人民警察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队伍有过高度评价:“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大家白加黑、五加二,没有节假日、休息日,几乎是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这些年来,每当看到公安民警舍身忘死、感人肺腑的事迹,我都深受感动;每当听到公安民警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消息,我都深感心痛。广大公安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
张建芳的这三部长篇小说,给我们还原了现实生活当中的真正的人民警察。可以说,张建芳是在用文学的手法对公安英模身上的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进行着生动的阐释。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感谢张建芳同志,希望建芳同志笔耕不辍,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同时,继续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更多的精品力作。
王仲刚
2023年7月22日星期六于北京
王仲刚
作者简介:王仲刚,笔名小丑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影视工作委员会主席、公安部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部铁路公安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影视歌曲歌手大奖赛组委会副主席、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影视传播网总编辑,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编委、第四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评委,中国三峡画院副院长,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公安部十局刑侦专家,铁道警察学院客座教授。
编辑:刘娜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