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美国记者约翰·斯温顿在采访马克思时问:“人生的最高法则是什么?”马克思回答:“斗争!”
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他们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投身于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不息战斗中。
早在18岁时,马克思就在一首自叙诗中写道:“既然斗争的火焰燃烧在我的胸膛,我怎能在悠闲中徜徉?要迎着风暴走,顶着战斗上,我怎能在半睡半醒中消磨时光……”恩格斯也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心迹:“我不怕烈焰,不怕利剑,我怎么会彷徨犹豫?我怎么会退缩不前进?”
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恩格斯回国参加革命斗争,决定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他们通过《新莱茵报》评析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重大事件,帮助工人群众认清斗争形势,了解革命目标和任务,声援欧洲的解放斗争。恩格斯说:“你会亲眼看到每一个字的作用,看到文章怎样像榴弹一样击中目标,看到打出去的炮弹怎样爆炸。”马克思作为总编辑,除了保证每天按时出版报纸外,还经常刊印号外和传单,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递给人民群众。同时他还要同当地反动政府的威胁作斗争,同自由派报刊的诽谤作斗争。恩格斯这样评价他,“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仅仅3个月时间,《新莱茵报》印数就达到5000份,对欧洲各国革命产生了极大影响。普鲁士和各国反动势力极度恐慌,先后制造了近三十次诉讼案,将马克思告上法庭,否认马克思的普鲁士公民权;同时,他们还通缉恩格斯。在这种情况下,《新莱茵报》被迫停刊。为了贴补报纸停刊后工人和编辑人员的生活,马克思将报纸的收入和出卖印刷机的钱全部发给了工人、通讯员和编辑。这样做使他陷入经济上的绝境,以至于妻子只得把刚刚赎回来的银制餐具再次当掉,勉强维持生活。对此,马克思仍保持高昂的斗争精神,他认为:“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马克思恩格斯用革命的舆论鼓舞士气、指导斗争,还以革命战士的身份,直接同工人们并肩战斗。1849年夏天,马克思到达法兰克福,同恩格斯一道劝说国民议会的左派议员,要求他们公开参加为维护宪法开展的人民运动。遭到拒绝后,他们又前往发生起义的巴登、普法尔茨等地,深入斗争一线。恩格斯更是直接加入一支工人志愿队指挥战斗,以实践证明“最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经过实践的检验,马克思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推进到新的阶段,为以后的革命发展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宝贵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实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斗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当年,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威胁和挑衅,党中央和毛泽东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毛泽东说,“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
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始终坚守斗争基本原则,才能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发扬斗争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要主动应战,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掌握斗争策略。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不断提高斗争能力。
练就斗争本领。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不断积累斗争经验,提高自身战斗力。要善于经一事长一智,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版权所有:中国宪法传播网网址:http://zgxf.cslai.org京ICP备13008251号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纠风电话:010-67093701邮箱:zgxf2022@163.com